首页 > 沂蒙在线

琅琊文化与沂蒙红色文化的形成

admin 沂蒙在线 2019-07-15 10:22:2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琅琊文化与沂蒙红色文化的形成

李立刚

琅琊一般指临沂。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5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现使用文字符号,现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琅琊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红色文化是琅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光辉历程。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点燃起革命烈火。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华东党政军群领导机关驻地和指挥中心。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创造形成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含义深邃的沂蒙红色文化。新形势下做好沂蒙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于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激励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沂蒙红色文化的萌芽和形成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

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沂蒙红色文化也不例外。任何先进的革命文化在一个地区的形成,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沂蒙红色文化的萌芽和形成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

1、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厚重。沂蒙位于鲁东南,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平原沃野,物产丰饶,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齐、鲁、楚结合部,深受齐、鲁、楚文化影响,铸就了沂蒙人民开拓创新、忠勇仁厚、敢于斗争、爱国爱家、重文尚武的精神品格,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发展沂蒙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真理之光唤醒沂蒙,红色文化迅猛崛起。在中国近代史上,沂蒙是较早接受新思想的地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就是沂蒙山区莒县北杏村人(现属诸城)。在其影响下,沂蒙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走出沂蒙,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积极向家乡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开启了沂蒙人民的革命意识。1927年春建立了沂蒙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沂水支部。此后,相继建立起中共沂水、日照、临郯、新蒙等县委,为开展革命斗争,创建沂蒙红色文化扎下了根基。

3、抗日运动风起云涌,红色文化蓬勃发展。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沂蒙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动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创建了沂蒙抗日根据地。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抗战方针,成立起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各级各类文化团体,制定了《文化工作纲要》等工作规划。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贯彻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扎根群众,创作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红色文化在根据地蓬勃发展。

4、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红色文化空前繁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为巩固抗战胜利成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在这场斗争中,广大宣传战线、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思想发动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为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提高斗志、坚定胜利信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沂蒙红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沂蒙红色文化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建立文化团体,认真贯彻党的文艺理论和文艺路线,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健康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创作了大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团结教育群众、培养人才、提高群众文化水平等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文化团体发出革命先声。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团结抗战,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妥协、投降,坚定胜利信心,鼓舞革命斗志,沂蒙根据地党政军群各级组织,建立起各级各类宣传机构、文艺团体和文化教育等,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宣传文艺队伍,发出了革命的先声。

一是文艺团体成为革命鼓手。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根据地军民斗争士气,坚定抗战胜利信心,山东战地服务团、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抗大第一分校文工团、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文艺习作会、山东文化俱乐部、鲁南剧社·鲁中南文工团、山东省文化工作团、山东省实验京剧团、滨海军分区宣传队、山东省人民剧团、华东军政大学文工团、鲁中南歌剧团等各文艺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发挥了很好教育鼓动作用,成为革命鼓手。文艺演出是文艺团体重要活动之一。其联合演出始于1940年。是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和抗大第一分校文工团、八路军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在蒙山前的岳家十八村举行4天联合会演。这次会演,对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1941年5月17日至27日,一一五师战士剧社、抗大第一分校文工团、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山东纵队第二旅政治部突进剧社、山东纵队姊妹剧团、“抗协”抗敌自卫军宣传大队、鲁南三地委黎明剧社、突进三分社“八大剧团”在沭水县渊子崖村(今属莒南县)举行联合会演,盛况空前。6月19日,“八大剧团”和胶东文工团等11个文艺团体,在苍马办事处驻地西盘村举行联合会演,观众达数万人。同年8月,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组织“八大剧团”,在临沭县的一一五师司令部驻地蛟龙湾村举行联合会演。鼓舞了八路军指战员的斗志,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除专业文艺团体会演外,沂蒙抗日根据地有众多的农村业余剧团和农村俱乐部。据统计,1944年仅莒南县就有农村剧团110个,演员达3000余。农村剧团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话剧、歌剧、京剧、杂耍剧、打花棍、跑旱船、踩高跷、打花鼓,以及快板、相声、鼓书、歌咏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的群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县农村剧团十分活跃,1946年7月2日《大众日报》报道:莒南县的秧歌队遍及全县,剧团发展到208个,879个村庄正在走向文化大翻身的道路。以传统方式演出宣传解放区人民拥军支前、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无私奉献等新内容的文艺节目,发挥了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

二是出版吹响前进号角。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各级党政军机关为战时需要,相继创办了《大众日报》、《时事通讯》报·《鲁南时报》、《新群众报》、《新山东报》、《战士报》、《滨海时报》、《抱犊崮报》·《前进报》、《前卫报》、《反扫荡报》·《沂蒙导报》、《鲁中日报》·《鲁中大众》报、《民兵报》、《滨海农村》报、《华东前线》报、《鲁中南报》等众多报纸,出版了《大众》、《中国青年(山东版)》、《山东民主导报》、《山东战邮》、《斗争生活》·《斗争》、《山东文化》、《山东画报》、《农村生活》、《滨海农村》、《山东医务杂志》、《戏剧》、《新华文摘》、《山东教育》、《文化翻身》·《群众文化》等大量刊物,成立了新华社山东分社、山东文化出版社、大众印刷馆、滨海书局、山东省新华书店等,为宣传党的声音,讴歌英雄事迹,宣传发动群众,鼓舞革命斗争,坚定理想信念,吹响了前进的号角。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沂水县王庄村创刊。刘导生任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办报宗旨是: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大力开展群众运动;坚持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增强抗战的必胜信心。当时编辑部设在王庄,印刷所设在王庄以北的云头峪村。《大众日报》初为三日刊,四开四版,不久改为二日刊。抗战胜利后,改为日刊。1949年8月改为对开四版。1949年4月1日迁到济南出版。《大众日报》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办报时间最长的党报。创刊至今已75周年,出版近3万期。

三是红色教育锻造革命熔炉。抗战时期,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各级党政军机关先后设立党校、干校、军校、艺校、平民学校等,为培养人才,提高党政军群干部素质和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革命熔炉。干部教育学校主要包括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党校、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抗大第一分校、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等,学校教育主要包括滨海中学、抗日小学、山东大学等,民众教育主要包括冬学、“识字班”和“庄户学”。

2、文艺创作奏响时代强音。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政策,坚持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斗争实践,创作了大量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戏剧、歌曲、美术、摄影等作品,发挥了文艺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一是小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当时艰苦的斗争环境,创办文学刊物有很大困难,只能靠报纸发表一些文艺作品。因作者主要精力放在武装斗争方面,创作不够繁荣。解放战争时期,小说创作有了明显的发展,既有短篇,又有中、长篇。在题材方面,有了广泛的开拓。代表作主要有:那沙中篇小说《一个空白村的变化》、刘知侠短篇小说《罢免》和中篇小说《铁道队》、陶钝短篇小说《传家宝》、王希坚长篇小说《地覆天翻记》、洪林短篇小说《李秀兰》和中篇小说《一支运粮队》、王若望短篇小说《吕站长》、牛玉华短篇小说《新夫妇》、张伟强短篇小说《尼姑庵的春天》。

二是报告文学。沂蒙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众多英模人物,他们的动人事迹成为文学作者创作的素材。报告文学能迅速反映抗日武装斗争的情况和胜利成果,反映先模人物业绩,起到鼓舞群众的作用,深受人们的重视。解放战争时期,报告文学不但有大量短小精悍的作品,而且有中篇、长篇作品。在题材上有了新的开拓,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代表作主要有:于冠西《南北岱崮保卫战》和《战斗英雄何万祥》、康矛召《我们的司令员罗荣桓同志》、白刃《坚持沂蒙山区》和《八十勇士对一千五百兽兵》、丁九《南岩保卫战》和《沂蒙人民和八路军》、宋英《模范劳动者郑信》、文菲《鲁南子弟兵》、徐刚《攻克蒙阴城》、尚力科《民兵英雄臧西山》、李普《陈毅将军印象记》、韩希梁《飞兵在沂蒙山上》、徐刚等关于《鲁南战役》、徐光等关于《孟良崮战役》、蒋元椿《沂蒙山》。

三是诗歌。在抗日战争中,诗歌起到了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英勇奋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作用。诗歌数量众多,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的丰功伟绩。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诗歌创作繁荣。既有陈毅将军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又有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歌谣,称得上异彩纷呈。代表作主要有:灼夫《大嫂子劝郎打东洋》、王希坚《不平歌》、苗得雨《旱苗得雨》、、朴民《大苑庄上一齐忙》、陈毅《悼罗炳辉将军》、《鲁南大捷》、《示郝鹏举》、《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孟良崮战役》等诗词5首。

四是戏剧。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戏剧创作的活跃。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反映军民斗争生活的作品。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戏剧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一步提高,戏剧形式呈多样化。戏剧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代表作主要有:王汝俊《铁牛与病鸭》、贾霁和李夏话剧《过关》、那沙话剧《“圣战”的恩惠》、留波话剧《一家人》、丁铸铁话剧《万仙会》、马少波京剧《闯王进京》、艾芬民歌剧《立了功劳再回家》、牟革和林一秧歌舞剧《支援前线》、姜立田秧歌剧《新年乐》、云峰杂耍剧《功上加功》。

五是美术。美术创作是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美术工作者利用各种材质创作美术作品。1941年,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的美术刊物有《儿童之友》、《滨海画报》,所发表的美术作品,采用斗争中的典型事例,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1942年,任迁乔创作的连环画《翻身》,歌颂大店农民在减租减息、增加工资运动中平掉鹰坟、和“庄阎王”展开说理斗争的正义行动。在根据地产生广泛影响。

六是摄影。抗战时期,由于条件的限制,摄影工作显得珍贵而稀少。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后,司令部秘书长苏静和郝世保等拍摄了部分反映沂蒙军民反“扫荡”和军民生产劳动的照片。1943年8月《山东画报》创办后,根据地的摄影工作得到很大发展。摄影工作者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如苏静的《一一五师挺进抗日前线》、《桃峪军事工作会议》、《军民合作大生产》,郝世保的《白彦战斗》、《刘少奇同山东分局山东军区部分领导罗荣桓、黎玉、萧华在朱樊》,杨玲的《沂蒙妇女给八路军洗军衣》、《送公粮》等。白刃、康矛召、鲁钊等都是著名的摄影家,给沂蒙抗日根据地留下了许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照片。在解放战争中,康矛召、杨玲等人又拍摄了《陈老总在临沂》、《我军整队入临沂城》和记录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珍贵照片。

七是红色歌曲·民歌民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等大量歌曲、民谣,是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主要有:沙洪和王久鸣《跟着共产党走》、阮若珊和李林《沂蒙山小调》以及《抗日要靠毛泽东》、《八路军》、《今晚队伍住俺庄》、《鸡飞狗跳墙》等大众歌谣。

3、文化名人成为时代尖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革命根据地涌现出大批文化名人。他们所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既是宣传、教育、鼓舞广大人民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反映真实革命历史的宝贵资料。文化名人成为宣传发动群众的时代尖兵。代表人物主要有:陈毅、陈明、李竹如、刘子超、潘维周、辛锐、甄磊、汉斯·希伯、陶钝、张凌青、匡亚明、袁成隆、刘导生、王久鸣、贾霁、洪林、李林、那沙、刘知侠、白刃、王希坚、马少波、李普、康矛召、沙洪、王汝俊、丁九、宋英、牛玉华、阮若珊、于冠西、张伟强、仇戴天、苗得雨等。

4、革命遗址、纪念地竖起血火丰碑。临沂市境内现有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革命遗址100多处,革命烈士纪念地60多处。它们不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见证,也是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遗址、纪念地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树立起的一座座不朽丰碑。革命遗址主要有: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八路军第一纵队成立地旧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旧址、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华东中央局旧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司令部旧址、孟良崮战役遗址等,革命烈士纪念地主要有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其它著名革命烈士陵园有鲁中革命烈士陵园、鲁南革命烈士陵园、滨海革命烈士陵园、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沂水革命烈士陵园、蒙阴革命烈士陵园、费县革命烈士陵园、平邑革命烈士陵园、郯城革命烈士陵园、茶山革命烈士林、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突围战旧址等。

5、红色文化,薪火传承。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充分挖掘沂蒙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沂蒙红色文化的文艺作品,讴歌了在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中,发生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使沂蒙红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薪火传承,激励人们缅怀先烈,增强干事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电影有《红日》、《南征北战》、《高山下的花环》、《车轮滚滚》、《侦察兵》、《红云岗》、《沂蒙六姐妹》等,电视连续剧有《沂蒙》等,舞蹈有芭蕾舞剧《沂蒙颂》、大型舞蹈诗《沂蒙风情画》、大型乐舞诗画《沂蒙》、红色舞蹈诗《沂蒙沂蒙》、三人舞《风雨担架》、群舞《沂蒙那座桥》、大型歌舞《沂蒙印象》,歌曲有《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飞出一支歌》,民族交响乐有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实景演出有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戏剧有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等。

三、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启示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事业需要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化。它是为革命事业服务、作指导思想的文化。沂蒙红色文化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做足了文化和思想的准备,使得人民群众充分地发动起来,促进了革命成功及临沂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党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以为在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如下几点启示: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就是旗帜,文化就是号角,文化就是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沂蒙红色文化,在制造革命舆论,唤起群众觉醒,教育发动群众,鼓舞革命斗志,激励人们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沂蒙军民正是依靠这种力量,战胜种种困难,迎来革命的胜利。沂蒙红色文化是山东红色文化乃至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工作者满怀理想、扎根群众、发挥专长、宣传发动,教育引导群众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鼓手和播种机。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文化工作者也要发挥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文艺方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语言、艺术形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引导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

2、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育人功能。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色文化起到了宣传党的思想、歌颂党的伟大、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是当时沂蒙地区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不可替代的革命教育意义和历史文化意义。在和平建设的今天,沂蒙红色文化虽然部分地失去了当时的功能,但其生生不息的事实说明,这些红色文化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已经超越了历史时代,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文化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充分发挥文化的各种功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激励大家干事创业,凝聚人心,埋头苦干,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美丽家园、打造经济文化强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3、文化来源于群众,反映群众思想,更要服务于群众。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三贴近”原则,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作出反映群众心声的鲜活文艺作品,引导社会舆论思潮,形成民族核心文化价值取向。文化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文化工作要与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做时代的先锋和引领者。我们要牢记历史,大力弘扬沂蒙红色文化,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李立刚,笔名牧自,男,汉族,山东沂水人,1970年7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文化程度,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听评员、山东省第八届十佳业余,先后从事过教育、青年、文秘、宣传、文化、艺术等工作,现任山东省临沂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至今在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稿件3000余篇及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等300余万字,创作影视剧本《张广秀》及《致青春》、《存在》、《为民做主》等微电影多部并拍摄,出版散文集《沂蒙崮》、民间故事集《东皋志异》、剧本作品集《沂蒙韵》、报告文学集《沂蒙人》著作多部。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xxzx2/2019-07-15/5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