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人 > 历史人物

曾 子:啮指痛心感万里

admin 历史人物 2020-07-30 08:52:1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 子:啮指痛心感万里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疼,负薪而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
                             ——元·郭居敬(代题记)
                          一
周朝的时候,在今山东省琅玡市的平邑县,诞生了一个被后人尊称为“宗圣”,咱们习惯称他为曾子的人。
曾子姓曾名参,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寒。他父亲常年在外周游,大多数时间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在家,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这一年,季节还没有正式进入冬天的门槛儿,曾参家里的粮食就已经不多了。虽然只是一些红薯和玉米之类的粗粮,但曾参也不敢再让自己吃饱了,要不等不到明年开春树叶和野菜长出来,他的母亲就会饿死在炕头上。
这一天,外面刮着很大的风,曾参做了一碗玉米粥端到生病的母亲的炕头上,然后用清水涮了涮锅自己喝下去,就算是吃了一顿饭。曾参饿得直不起腰来,肚子也在咕噜咕噜地叫。为了不让母亲听见了心疼,他便对母亲说:“娘,你在家歇着,俺去蒙山上挖树桩去。”
“孩子,外面刮着大风呐,今儿个就别去了吧。”曾母躺在炕上,有气无力地说道。
“娘,风已经小多了。”曾参安慰母亲说,“树桩子结实耐烧,趁现在天还不太冷,俺去挖几个回来,等到天冷的时候好给您烧个火盆烤火。”
曾参由于常年吃不饱饭,虽然已经十三岁了,可长得又瘦又小,还没有七八岁的孩子高。他扛着镐头,顶着呼呼的大风来到了蒙山上,在一块收割后的谷子地边上,找到了一个很大的枯树桩。
曾参举起镐头挖起树桩来。挖着挖着,他突然就挖到了一个很大的老鼠窝。让曾参没想到的是,老鼠窝内竟有一大堆谷子(小米)粒儿。
曾参高兴坏了。他想到母亲的身体不好,正好可以用这些小米给母亲补补身子。可是他转念又一想,这些小米都是老鼠含过的,给母亲吃会不会有危险?于是,他用棉袄的前襟兜起那些小米粒儿,回家拿了一块包煎饼的笼布,拿到沂河里去淘洗、过滤。
虽然他把那些小米淘洗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不敢放心地给母亲吃,更不舍得给自己吃。曾参为了放心地让母亲吃,便把每一粒米都在自己的嘴里含了一遍,然后又淘洗了数遍。当他认为那些小米粒已经非常干净、无毒、没有异味后,才拿回家里,搁在一个用高粱莛子编的大弯箅子里,放到墙头上去晾晒。他想等那些小米晒干后,就拿到碾上碾成小米面,每天早上用开水冲了给母亲补补身子。
可是,突然之间,天上飞来了一群大雁。大雁落在大弯箅子上,便啄食起那些小米粒儿来。曾参急坏了,使劲吆喝着驱赶那些大雁,但那些大雁似乎一点都不害怕。
曾参又举起一根长秫秸,边吆喝边做出一副要打那些大雁的样子。可是大雁们也许是饿坏了,也许是知道曾参是个善良的孩子,只是吓唬吓唬它们,不会真的用秫秸打它们,所以仍是无动于衷,照吃不误。
曾参急得没了办法,只好喊道:“雁,雁,吃一粒米,下一个蛋!雁,雁,吃一粒米,下一个蛋……”
果然,大雁吃一粒米,就下一个蛋;吃一粒米,就下一个蛋……很快,那些小米粒儿就被大雁吃没了,曾参却得到了满满尖尖的一大弯箅子大雁蛋。
曾参喜出望外,立即点柴烧水冲了一个大雁蛋,端给母亲趁热喝了。
其实,曾母根本没有什么病,只是缺少营养,在接连喝了几天大雁蛋之后,身体便一天比一天壮实起来,不久便能下地干活了。
曾母的身体好了,便不舍得再喝那些大雁蛋了,她让曾参把雁蛋拿到集市上去卖。曾参有心想把雁蛋留下给母亲补充营养,可又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便把大雁蛋藏起来了一些,只拿了一小部分到集市上去卖。因为大雁蛋是稀罕的东西,所以卖了个好价钱。
曾参用卖雁蛋得来的银子给母亲买了一小袋子小米,又给自己买了一大袋子红薯干。银子还没用完,他又给母亲买了一身过冬的棉衣和一些家用物品,高高兴兴地挑着这些东西回到了家里。
                      二
曾参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叫王八的地主。这个人虽然顿顿饭都吃得又饱又好,却光长坏心眼不长个子。王八因为长得又矮又驼,尽管家里有不少银子,媒婆们也说尽了花言巧语,可仍没有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他,都已经快三十岁了,却还没有娶上媳妇。
王八见曾母的病不仅好了,而且还变得很壮实,本来就很纳闷,今儿又隔着墙头看见曾参从集市上挑回来了这么多粮食和物品,既羡慕又嫉妒,一心想把那些粮食抢过来,占为己有。于是,王八便打起坏主意来。
第二天,王八看到曾参已去山上砍柴,便故意先在村街上吆喝自己家的粮食被人偷了。待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村民后,才带着他的狗腿子和几个家丁闯到曾参家的院子里,硬说是曾参偷了他家的粮食。
曾母说:“俺儿没有偷你家的粮食,你不要诬蔑好人。”
“嘻,你儿到底偷没偷俺家的粮食,等俺搜一搜就知道了。”王八不屑地说着,并示意他的狗腿子带着几个家丁闯进曾家的屋里。很快,他们便把那一小袋子小米和那一大袋子红薯干搜了出来,并且还捎带着把曾家仅有的那点粗粮也给抢了出来。
“还说你儿没偷俺家的粮食,你们家连谷子地都没有,哪里来的这小米呢?”王八指着那些粮食,得意洋洋地说着,然后对那些前来看热闹的村人大声地说道:“哈,你们都看见了吧,这个老太婆天刚一冷就饿趴窝了,这不让他儿子去偷了俺家的粮食,吃饱了饭又爬起来了。”
“就是,还不承认,要不是偷的,他们家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村人本来还以为王八是来欺负曾家母子的,可一看见这些粮食,便不由得不相信王八的话了。
曾母听王八那样胡说,又听见村人都这样议论,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她大声地说:“父老乡亲们呀,你们不要听王八胡说八道,俺就是饿死,俺儿也不会去偷人家的东西。这些粮食是俺儿子去集市上买来的,是真的,是真的呀……”
“嘻,”王八撇撇嘴,大声地讥笑道,“你家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银子去集市上买粮食呢?”说完又大声问村人,“乡亲们,她说这些粮食是她儿子去集市上买来的,你们信吗?”
“不信,不信……”村人都摇着头说。
“是真的,是真的,这些粮食真的是俺儿从集市上买来的,俺儿是卖了大雁蛋买来的……”尽管曾母把曾参如何从老鼠洞里得到了小米,又怎么被大雁吃了的事讲述了一遍,可还是没有人相信曾母所说的话是真的。不仅如此,人们觉得大雁吃一粒米就下一个蛋的事,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荒唐可笑,于是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不要笑,俺说的都是真的,是真的。”听曾母这样说,人们笑得更欢了。
“哈哈哈……”王八大笑道,“也许你儿是这样告诉你的。但是这一切都是你儿偷了俺家的粮食后编出来的,要不他怎么不敢回来,亲自给乡亲们讲讲这个大雁吃米下蛋的故事呢,啊?”
“她儿子编了这样的瞎话,怕是吓得藏到哪里不敢出来了吧!哈哈……”王八的狗腿子也讥讽道。
“俺儿子咋不敢出来的?!”
“那你儿子人呢?”
“他——他上山砍柴去了。”
“哈哈哈……”
“乡亲们!你们不要笑,俺敢发誓,这粮食绝不是俺儿偷的。请你们相信俺,大雁吃米下蛋的事真的不是俺儿编的,俺亲眼看见过那满满尖尖的一大弯箅子雁蛋呐!”曾母大声地说着,跑进屋里把那个曾经晒过小米粒儿、盛过大雁蛋的大弯箅子拿出来,说道,“你们看,当初那些大雁蛋,就是放在这个大弯箅子里呐。”
“哈哈哈……”围观的村人更加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王八大笑着说,“你说这个大弯箅子里曾经放过大雁蛋俺信,俺信。可俺说这个大弯箅子里还放过满满尖尖的一箅子银子呢,你信吗?”
“哈哈哈……”村人又都大笑起来。
王八的狗腿子说:“既然你说这个大弯箅子里曾经放过满满尖尖的一箅子大雁蛋,那些雁蛋呢?”
“雁蛋被俺儿卖了。”曾母刚一说完,王八和那些围观的村人又都哈哈大笑起来。
曾母见自己说不过王八,又得不到村人的同情和信任,眼看着儿子的名声就保不住了,王八还要抢走那些粮食,急得毫无办法的曾母忽然抬手使劲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头,她在心里说:“儿呀,母子应该是连着心的,你要是能感知到娘的召唤,就赶快回来呀!”
说来也真是奇怪,正在蒙山上砍柴的曾参突然感到一阵心疼,他想:正好好的,俺的心怎么会突然疼了一阵呢,难道是母亲有事吗?一想到母亲,曾参的心又猛地一揪,便更加紧张起来。于是,他立即背起柴捆,往山下的村庄跑去。
                        三
曾参跑得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时,王八正在指使家丁欲抢走曾家的粮食。曾参一下拦在他们面前,大声喝道:“放下!快把俺的粮食放下!”
“哟嗬,俺的粮食?”王八一脸嚣张地说,“哈,你这小贼羔子口气还不小呢,是不是吃了大雁蛋撑的?”
“哈哈哈……”围观的村民和王八的狗腿子都大笑起来。
“你凭什么抢走俺家的粮食?”曾参说着冲上前去,从王八的家丁手里三下两下地夺下了自家的粮食,把那个试图阻拦的狗腿子推了一个仰面朝天。
“哟嗬?这小贼羔子偷了俺家的粮食,还敢耍横!”王八恶声恶气地大声喊道,“快!把这小贼羔子给俺往死里打!打!”
“不要打!不要打!粮食俺不要了,不要打俺的儿子……”曾母喊着扑过去护住了曾参。
曾参扶住曾母,大声斥问王八:“王八!你凭啥说俺偷了你家的粮食?”
“好呀,你这小贼羔子看样是不想活了,竟敢直呼俺的大名!来人呀!给俺打,狠狠地打!”
“慢!”曾参大声地喝道,“王八!你有什么证据说这些粮食是你家的?你要是有证据证明这些粮食是你家的,俺不仅任由你打,还让你拿走粮食!”
“好呀!看这小贼羔子还挺有种的。那俺也问问你,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些粮食不是你偷俺家的?”
“俺当然有!这些粮食是俺昨天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俺能说出这袋子小米是几小斗,这袋子红薯干是几大斗,请问你也能说出来吗?”
“嗯,这倒是一个证据。”一村民说。
“对,快去拿了大斗和小斗来量一量,就知道这些粮食是不是曾参偷的了。”另一村民喊道。
王八听围观的村人这样说,一下子就发毛了。他大声吼道:“这……这算是什么破证据?他偷来俺家的粮食,再找两个斗来量一下不就行了。”
“笑话!难道俺偷了粮食还要找两个斗来量一量吗?”曾参大声地说,“父老乡亲们,你们有斗的人家来帮俺证明一下,俺近日有没有借用过你们家的大斗和小斗呀?”
“没有,没有!”村里有斗的人家都立即声明道。因为人们都知道曾参家里没有斗,村里只有稍富一点的人家才有斗。
“你……你没借大斗和小斗,难道你就不会挑到集市上去量……量吗?”王八的狗腿子有些底气不足地说。
“真是荒唐!没有人听说过哪个贼偷了人家的粮食不赶紧藏起来,还要挑到集市上去炫耀炫耀的。”
围观的村人听曾参这样说,觉得很有道理,都不由地说道:“是呀,是呀,是这个理。看来,这粮食还真不一定是偷的。”
“是呀,曾参这孩子一向都是个仗义懂事的好孩子,怎么可能去偷人家的粮食?”
王八狠狠地瞪了他的狗腿子一眼,心想反正曾家的雁蛋已经卖了,不如就让他拿出雁蛋来当证明吧。于是,他说道:“呸!你这小贼羔子,别想给俺胡搅蛮缠!你家老太婆说这些粮食是你卖了雁蛋才买回来的,有种你就拿出大雁蛋来证明呀!”
“雁蛋?”王八的狗腿子立即说,“恐怕他连个雁蛋皮也拿不出来吧!哈哈……”
“你们不要欺负人,人家的雁蛋已经卖了。”一村人喊道。
“是呀,俺看你们还是回去拿斗来量一量这些粮食,看曾参说得对不对!”另一个村人喊道。
“不行,用斗量不能算数!”王八有些耍赖皮地说,“他要是想证明这些粮食不是他偷的,就必须拿出大雁蛋来证明!”
“王八,你这话可算数?”曾参问。
“废话!”不等王八答话,他的狗腿子便大声嚷道,“少爷说话不算数,谁说话算数?”
“那好!你们等着瞧好了!”曾参大声地说。
曾母急忙拉住曾参,有些害怕地说:“参儿,咱家的雁蛋不是都已经卖了吗?”
“娘,你别怕,俺为了给您补身子,还留了一些呢。”曾参说完,走进屋里,踩着凳子把吊在房梁上的一个大箢子取下来,提到院子里,把蒙在箢子上的一块蓝印花布揭开。顿时,大半箢子大雁蛋展现在了村人和王八等人面前。
真相终于大白,围观的村人不由得欢呼起来,王八和他的狗腿子再也无话可说,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四
事后,曾参向母亲说起他在山上忽然感觉到一阵心痛的事,曾母便把她在情急之中咬破手指,召唤他回来的事说给曾参听。曾母说:“参儿,母子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每一对母子都会相互有心灵感应的。”
“娘,那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要是家里再有急事,您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吧,千万不要再咬出血来了。”
曾参拉着他母亲的手,正心疼地这样说着,王八家的一个佣人来到曾参家说:“曾参,俺家少爷让俺来借你家的大弯箅子用一用。”
曾参问道:“你们少爷干吗借俺家的大弯箅子,你们少爷家难道没有大弯箅子吗?”
 “有倒是有,但少爷要借你家晒过小米的那一只用。”佣人很老实地说道。
“噢,俺明白了。”曾参本不想把大弯箅子借给王八这个心术不正的人,可又担心王八会责骂来借东西的佣人,只好拿了那只大弯箅子,递给来人说,“你拿了去吧。不过你转告王八,让他用完以后,要记得给俺还回来。”
佣人答应了一声,便拿着那只大弯箅子回去了。
王八见佣人借来了那只大弯箅子,便立即吩咐佣人淘洗了一些小米,放到那个大弯箅子里,端到自家的墙头上去晒。
果然,佣人刚把小米端到墙头上去,就有一群大雁从空中飞下来,落到大弯箅子上啄食起那些小米。王八立即高兴地喊道:“雁,雁,吃一粒米,下一个蛋!雁,雁,吃一粒米,下一个蛋……”
果然,只见那些大雁吃一粒米,就蹲一下屁股,吃一粒米,就蹲一下屁股。王八在墙头下看到这番情景,高兴得又蹦又跳、手舞足蹈,简直都快要乐疯了。
他在心里美美地想:俺王八这回可是发大财了。于是,财迷心窍的王八,不等那群大雁飞走,就急忙吩咐佣人们赶快把粮囤里的小米全部拿出来放到大水瓮里去淘洗。
可是王八连做梦也没想到,那些大雁根本就不是吃一粒米下一个蛋,而是吃一粒米就拉一泡屎,吃一粒米就拉一泡屎……
那群大雁吃完了小米粒儿,便高叫着飞走了。王八立即叫人竖起梯子,兴高采烈地亲自爬上去。可是,当满心欢喜的他想看到一大弯箅子大雁蛋时,却看到了满满一大弯箅子大雁的屎。
王八顿时恼羞成怒,一脚把那只盛满大雁屎的大弯箅子踢到了墙头另一边的曾参家的南墙上,无辜的大弯箅子被摔了一个稀巴烂。
王八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他心疼那些被泡进水瓮里的小米,因为浸过水的小米既不能拿到集市上去卖,也不能再晒干存起来了。追悔莫及的王八面对那一瓮泡进水里的小米,心疼得捶胸顿足地叫骂起来:“该死的臭大雁呀!俺的亲小米呀!俺的亲亲的小米呀!啊呀,该死的臭大雁呀!该死的!快、快把小米都统统捞出来呀!快呀!该死的……”
转眼年关近了,曾参用雁蛋换回来一些小麦,想淘洗一些磨成面粉,等过年的时候给母亲包饺子吃,便到王八家去拿自己家的大弯箅子。他说:“少爷,俺家的大弯箅子呢?俺要拿回去晾晒麦子。”
王八气不打一处来地说:“去!什么破大弯箅子?去你家南墙根儿找去!”
曾参在自家的南墙根儿找到了那只已被摔坏的大弯箅子。虽说那大弯箅子已不能再用,但他还是心疼地把它捡回了屋里。
晚上,他把大弯箅子上的秫秸莛子拆下来,一边放在火盆里让母亲烤火,一边陪着母亲聊天。突然“砰”的一声响,一颗烧得黄澄澄的豆粒儿从火盆里蹦了出来。
“咦,火盆里怎么会蹦出一颗豆粒儿?”曾参说着把那颗豆粒儿捡起来,拿在手里热乎乎的,闻了闻香喷喷的,放在嘴边吹了吹,递给母亲说:“娘,这豆粒儿已经烧熟了,闻着挺香的,您趁热吃了吧。”
曾母接过那颗豆粒儿看了看,说:“嗯,是颗烧熟的豆粒儿。参儿,还是你吃了吧,娘的牙都快掉没了,嚼不动这颗豆粒儿了。”
曾参就把那颗香喷喷的豆粒儿吃了。又过了一会儿,因为天不早了,曾参便和母亲都上炕睡觉了。
                      五
第二天早上,当曾参起来穿衣服时,发现他的衣服竟然都变小了。曾参正在纳闷,他的母亲也起来了。
曾母看见曾参,竟然像不认识他似的问:“相公,你是谁呀,为何一大早就来俺家里呢?”
“娘,俺是你的参儿呀。娘,您怎么了,怎么不认识俺了?”
曾母听曾参这样说,急忙点亮油灯,端到曾参面前仔细打量。当曾母确认眼前的人真是曾参时,高兴地大叫起来:“参儿,不假,你是俺的参儿。可是参儿你知道吗,你竟然在一夜之间长高了,长得就像……就像咱家的屋门框一样高了。”
“娘,是真的吗?”做梦都想长高的曾参,不由得惊喜地问。
“是真的,是真的!”曾母一连声地说,“参儿,你不仅长高了,还长得更英俊了。如果再多长一只眼睛,简直就跟年画上的二郎神一模一样了。”
“太好了!怪不得俺觉得俺的衣服忽然变小了。”
“是的。太好了!”曾母喜不自禁地说,“一定是因为昨夜你吃了那颗黄豆粒儿。那颗黄豆粒儿一定是神仙看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特意赏赐给你的。”
曾参听母亲这样说,心里更高兴了。他想赶快穿上鞋子,跑到院子里的水瓮边去照一照,看看自己到底是长成什么样子了。可是当他去穿平日里那双显得有点儿大的鞋子时,才知道他的脚已经大得穿不上那双旧鞋子了。
幸亏家里的大雁蛋还没有吃完,曾母立即拿了一些去集市上卖了,然后为曾参买回来了新衣服和新鞋子。
曾参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高高兴兴地挑起水罐去打水,在村街上碰见熟悉的村邻,他仍然像平常那样主动礼貌地打招呼,碰见奶奶喊奶奶,见到爷爷叫爷爷,可是村人们竟然没有人认出他是曾参。
村人们都纷纷议论曾参家里来了一位英俊魁梧的相公,可都不知道这位相公的来历。
王八也听说了这件事,便爬上他家的梯子,隔着墙头向曾母打听她家的这位相公是哪来的,才知道那相公竟然就是曾参。
曾参突然长高长英俊的事,让王八更加嫉妒也更加眼馋。他想:“哼,曾参不就是吃了一颗黄豆粒吗?俺家的粮囤里有的是黄豆粒儿。”于是,他立即让佣人给他炒一锅黄豆粒儿。
可是,王八想要长高的心情太急切了,黄豆粒儿才刚倒进锅里,还没有炒热,他就从锅里往外抓豆粒儿吃,在那些黄豆粒儿炒熟前,他已经吃下了小半锅炒得半生不熟的黄豆粒儿。当剩下的那些黄豆粒儿终于炒熟的时候,他已经撑得连一颗也吃不下去了。
更惨的是,由于王八吃了太多没有炒熟的黄豆粒儿,这天晚上睡到半夜的时候,他被肚子疼醒了,然后便起来拉肚子。再后来不光是拉肚子了。还放很臭很臭的臭屁,由于那些臭屁太臭了,把那些伺候他的佣人都给熏跑了。
王八追着那些被臭跑的佣人使劲喊:“你们哪个敢跑,跑了俺就扣你们的工钱!”
可是王八放的屁实在是太臭了,佣人们已经顾不上工钱不工钱了,一个个的转眼就都跑没影了,留下王八一个人在家里躺在炕上,累得气喘吁吁地、接二连三地“扑哧扑哧”地继续放着臭屁。
偏巧第二日,正是他早就选好的第三十次相亲的日子。当媒婆带着姑娘家的一行人来到王八家时,还没等走进他家的院子,就被那一股股越来越臭的比狐狸窝里的气味更加熏人的臭味给熏得调头跑走了。
王八变臭了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从此,无论王八出多少银子,也再没有媒人来为他说媒了,因为谁家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臭气熏天的王八。
在王八臭名远扬的同时,曾参孝敬的美名也不胫而走。孔子也听说了曾参的孝行。
有一天,孔子带着几个学生登门来拜访曾参,偏巧曾参又不在家。曾母见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不知道如何招待他们,便又一次咬了自己的手指。这一次虽然咬得很轻,但曾参仍是感觉到了。
当时,曾参正在山坡上种田,突然感觉心口疼了一下,便知道家里又出了事,扔下农具就跑回家来。
曾参热情有礼地招待孔子师生。孔子向曾参请教孝道,曾参说:“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千疼万爱、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抚养成人,子女理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呀。”
曾子的话虽然很朴素,但孔子认为他是一个懂得孝道的人。
孔子的一个学生,见孔子非常喜欢曾参,便问曾参愿不愿意做孔子的学生。曾参早就听说孔子的身边都是一些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贤人,内心里非常向往能有机会向孔子多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只是觉得母亲年事已高,自己不便离开。
孔子看懂了曾参的心思,便欣然收他做了自己的学生。从此,孔子和曾参经常相互看望,并写书信讨论一些关于修身和行孝的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曾子当时应该算是孔子的“函授”学生了。
                      后记
曾参十六岁正式去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被人尊称为曾子。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比肩共称五大圣人,被尊崇为宗圣。他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修身和行孝的著述,主要有《曾子十篇》等。
                                                              (李岫青)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r/lishirenwu/2020-07-30/42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