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化 > 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admin 红色文化 2022-12-18 16:51:0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八百里沂蒙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沂蒙,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五四运动后,中共一大代表、山东莒县(原属临沂市)王尽美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播下革命的种子。抗日战争初期,根据对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判断,毛泽东做出“派兵去山东”的决策。1939年3月,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随115师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中国革命培养输送了大批红色文化人才,有力的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山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传遍全国。1940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山东战工会)在沂南县成立,这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级抗日民主政权,1943年8月改称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13日抗战胜利前夕,第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级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沂蒙热土。“百万人民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壮举载入史册。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鞋、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无数可歌可泣的沂蒙英雄儿女,义无反顾为革命的胜利和理想献出青春生命,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伟大的沂蒙母性群体“沂蒙红嫂”,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深情。沂蒙儿女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红色文化成为山东红色文化的卓越代表。(牧自)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h/hongsewenhua2/2022-12-18/70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