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化 > 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刊物:《山东教育》

admin 红色文化 2023-04-17 12:23:2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山东教育》

           1945年12月15日,《山东教育》在临沂创刊,为月刊。山东省政府主办,山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山东新华书店总店出版发行。该刊领导成员有杨希文、孙陶林、孙衷文、宿士平等,宿士平任主编。

            《山东教育》第一期发表了山东省政府《关于出版山东教育的决定》,提出该刊的编辑方针是:“以县级单位的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群众教育,区村干部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介绍具体经验,反对教条空谈。”这一期还发表了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陶林撰写的题为《在冬学运动中贯彻教育新方针》的文章。该刊第一卷出了10期,第二卷出了3期,

            1947年4月《山东教育》在沂蒙解放区停刊。不久,转移到胶东,与胶东新教育社合并,由胶东新华书店发行,1948年初又停刊。1949年5月在济南复刊,成为全省教育工作者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的园地。该刊设专论、短评、动态、典型报道、经验介绍、教学参与等栏目。


【延伸阅读】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全国第一本省级教育刊物——《山东教育》

 

        在全国众多教育刊物中,有一本期刊具有特殊地位,它就是《山东教育》——诞生于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省级教育刊物。它的创办,充分体现了党对山东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和努力,对当时山东乃至全国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辟红色教育宣传主阵地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政权——山东省政府在临沂莒南县大店村成立,同时组建了省教育厅,并由下设的编审科负责筹办《山东教育》。原定于8月1日创刊发行,但因战事而延期。同年12月1日,山东省政府在《关于出版〈山东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就刊物编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以县级单位的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群众教育及区村干部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介绍具体经验,反对教条空谈。2.文字力求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在各地区尚不能出版教师学习刊物之时,应以文化程度较优秀的教师能看懂为标准。3.应多方发动组织作实际工作的同志和教师写稿,使这个刊物成为全省教育工作者讨论问题、交换经验的园地。”同时要求省教育厅全体同志对《山东教育》负责,并对通联、发行等各项工作的具体事项作出了指导。杂志暂定为月刊,以滨海、鲁中、鲁南三地区为直接发行区,胶东、渤海二地区暂发行到县级。

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出版〈山东教育〉的决定》文件

       12月15日,《山东教育》在省政府所在地临沂莒南大店正式创刊,我党创办的全国第一本省级教育刊物从此诞生,山东革命根据地也第一次有了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和指导教育工作的“文化武器”,广大教育工作者终于有了研究业务、交流经验的坚强阵地。当时编辑单位对外称山东教育社,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945年,创刊之初的《山东教育》

“传奇”二人组艰苦创刊

        创刊之初的《山东教育》杂志,编辑创作条件非常艰苦,受当时战争形势影响,办公场所不固定,工作人手也少。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杂志仍办得有声有色。这一切都离不开杂志的两位开路人——《山东教育》首任主编宿士平和首位阎吾。

《山东教育》首任主编宿士平(左)和首位阎吾

       宿士平同志的革命工作经历颇具传奇,他是江苏无锡县人,曾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工人运动,担任过浙赣铁路工委书记等职务。1940年,他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却坚持建立起秘密党组织,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参与领导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成功越狱。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以上饶集中营里的革命斗争故事为题材拍摄电影,剧中的越狱暴动委员会五人组成员中就有宿士平。抗战胜利后,宿士平被党组织派到临沂工作,后任山东省教育厅编审科科长,《山东教育》问世后,他担任主编,编辑办公地点随省教育厅由莒南转至临沂城。

       在山东教育社的一年半时间里,宿士平做了大量关键性的工作。当时战事紧张,战火中的山东教育社跟随革命队伍先后转战临沂、沂南、海阳等地。编辑人员不仅要编发刊物,还要做群众工作;发行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山东教育》藏匿在柴筐中、货物里、婴儿襁褓中通过敌占区,将一本本刊物送到读者手中。就是在这样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山东教育》在宿士平的带领下,不论是思想水平还是业务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据当年担任编辑工作的张笃生同志回忆,每期刊物的中心内容都是宿士平和厅领导根据教育发展形势讨论后确定,组织专人写社论、专论及一些典型报道,稿件经过宿士平编审修改后,由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杨希文审阅,再送新华印刷厂印制。在这期间,宿士平撰写了多篇文章,许多教育经验极具推广价值,比如《圣良庄的群众思想教育》等等,很多文章如今仍作为研究文献被各类单位和学者收藏引用。

       《山东教育》创刊时的另一个开路人是新华社著名军事阎吾。他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最多”——参加战斗最多,采写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性报道最多。其实,在从事军事报道之前,让阎吾走进新闻领域的是教育事业。1942—1946年,阎吾在山东省教育处编审科、省文协编辑部工作。《山东教育》创刊时,他是山东教育社的首位编辑。当时的阎吾还是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年富力强、充满革命激情的他为了办好这本杂志,倾注了大量心血。

       张笃生回忆,那时候交通极不方便,尤其是到广大乡村地区,基本靠步行或牲畜拉车。为此,大家的外出行李非常简单,夏天一床被单,冬天一床薄被,再就是一个书包,装着学习用具和茶缸牙刷,说走就走,常常一天走七八十里路没有问题。

解放前,山东教育社在各地的几处办公旧址

        在这样的条件下,阎吾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走访了根据地多个乡村,深入教育一线,为《山东教育》采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教育报道。比如《山东教育》创刊号上刊登了他采写的荣成一位特等模范小先生的生动事迹。这位小先生叫董春兰,她在教儿童识字、教妇女学习,争取妇女解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此后的几期杂志上,阎吾先后发表了《让我们来回忆和瞻望吧——临沂教育的过去和现在》《凤凰峪的生产教育》《关于“民办”问题的商榷》等各类文章。此外,他还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沂中小学民办的方法》一文,介绍老根据地沂中的小学自1943年秋开始的民办经验。小学民办的成功,使全县民办小学达到113处、群众教师575人、学生4.2万人,几乎庄庄有学堂,形成文化大建设的新气象。这些采写经历也为阎吾日后形成“情景”的写作风格打下了基础,帮助他在军事报道上走向成功。

       宿士平和阎吾两位革命前辈为《山东教育》带来了高起点的办刊标准,让这本创刊不久的刊物迅速在山东解放区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如今翻开最早的十期《山东教育》(1945年—1946年,《山东教育》共发行10期,后编订为“第一卷”),它契合形势的言论,生动典型的报道,新鲜实用的经验介绍,自立风格的封面,关心读者的“信箱”,言简意赅的“导读”,乃至规整灵活的版式,在时隔多年后看去,依然不由得让人为之心动。而所有这一切,都如血脉般传承下来,成为《山东教育》不朽的办刊风格。

       1947年,《山东教育》共发行4期,合称“第二卷”,其中已有中学教育内容。同年7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对沂蒙山区重点进攻,山东教育社曾先后迁至沂南、海阳等地。大范围的转移也给山东教育社的业务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出版了第二卷第4期后停刊。

解放区小学教师学习《山东教育》,改进教学工作

山东教育社编辑深入乡村劳动一线

山东教育社进入蓬勃发展期

       1949年5月,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山东教育社由胶东迁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办公地点位于大明湖畔,5月10日,复刊后的《山东教育》新1号在济南出版。这本诞生于战火中的教育刊物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精彩的栏目、丰富的内容、高远的格调,使其影响远及华东多个省市,山东教育社也由初创期进入了发展期,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教育报刊社之一。

1950年,山东省教育厅编审室工作人员合影

       1951年5月起,山东教育社除编辑《山东教育》月刊外,又增加了一份《农村文教》半月刊。《农村文教》出版时间持续到年底,前后共2卷9期。

       1952年初,山东省教育厅改名为山东省文教厅,同年,《山东教育》改名为《山东文教》,内容仍以教育为主,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编辑单位改称山东文教社,从1月至8月共出16 期后终刊。当时,著名作家王统照任副厅长,兼管教育工作,他对《山东文教》的编辑工作非常重视,亲自兼任杂志编委会主任,为刊物撰写了多篇有深度有分量的社论、评论。他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经《山东文教》发表后,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受王统照影响,陆定一、徐特立、叶圣陶等名家名人也在《山东文教》上刊登佳作,这本行业杂志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统照任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期间,担任《山东文教》编委会主任

       在1949—1952年期间,山东教育社编辑出版的《山东教育》《农村文教》《山东文教》累计发行50期,印发量逐期增加。

       这一时期《山东教育》办刊的成功经验,也受到中央教育部门的关注和肯定。1952年,教育部要办一本全国性小学教育刊物《小学教师》,由创刊不久的《人民教育》编辑委员会负责。为了办好这本杂志,1952年9月前后,从办刊经验丰富的山东教育社抽调了大部分编辑。其中,时任《山东教育》主编的蔡迪到京后担任《小学教师》主编工作,其他同志也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到《人民教育》的编辑工作中。山东教育社这份甘于奉献、服从大局的意识,突显了山东革命老区人的无私精神和优良传统,同时也让《人民教育》和《山东教育》、中央和地方报刊社间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1952年8月后,《山东教育》停刊。

50年代的《山东教育》《山东文教》《农村文教》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1957年8月,《山东教育》再次复刊。受到当时全省教育事业日益发展的带动,复刊后首期杂志一经出版,便印发了近5万份。此后每期印发量大多保持在五六万份,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

       1958年起,《山东教育》由面向小学扩展为面向小学、中学和农民业余教育。这一时期,作为省教育厅的机关刊物和基层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交流阵地,《山东教育》在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读和教学专业化指导上不断提升高度,经常向省、厅领导和专家学者约稿。当时为《山东教育》写文章最多的领导同志是余修副省长、晁哲甫副省长和省委宣传部王众音部长,他们稿件内容分量重、指导性强,常常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省教育厅的负责同志也是编辑部约稿的重要对象,当时约写较多的有袁驼、宁汉戈两位副厅长。只要刊物急需,袁驼副厅长常常熬夜加班赶写,有时午间也不休息。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厅领导加强了对期刊内容的撰写指导,李芸生厅长特别组织了写作小组,并亲自任组长,几位副厅长和处长为成员,以“齐向前”笔名发表文章。当时许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把“齐向前”的文章看作是指导工作的文件。

       此外,省委宣传部丁方明副部长、高维真处长,团省委学少部岳贞漠部长都经常应约撰写文章。他们的文章多在学年或学期初发表,尤其受读者的欢迎。

改革开放给山东教育社带来新机遇

      1966年下半年,“文革”开始后,《山东教育》被迫停刊,这一次停刊长达九年之久。直到1975年1月,《山东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再次与企盼已久的读者见面。尽管前进的道路不平坦,《山东教育》历经三度停刊,但经过风雨洗礼的山东教育社,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更加成熟。

     从解放区的“庄户学推广”到改革开放后的“平度职教经验”“烟台素质教育经验”……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很多重大教育改革经验都是经《山东教育》率先报道宣传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为山东教育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教育社又陆续创办了《中学生报》《当代小学生》《山东教育报》等报刊。

       依靠群众办刊办报,建立畅达的通联发行渠道,是山东教育社的优良传统,也是山东教育社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的重要保障。目前,山东教育社在全省各市、县区教育部门建立了通联组,形成了上千人的通联队伍。各编辑部以学科为主,在省内外建立了庞大的重点作者队伍。《当代小学生》在全省成立了近千个“小站”,在组织小外出采访的同时,也帮助编辑部更多地了解基层,了解读者的需求。

《山东教育》宣传基地校培训会议

山东教育社变迁发展历程

全媒体矩阵开拓教育宣传新格局

         多年来,山东教育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各项部署,发现和宣传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典型,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具有创新性指引性的工作。

         进入新世纪,信息时代到来,山东教育社也紧跟媒体变革的步伐。2019年5月,由省教育厅主管、山东教育社主办的山东教育新闻网正式上线运行,至此,山东教育社形成“两刊一报一网”的全媒体矩阵新格局。2020年,山东教育社获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成为全国地方教育媒体中率先拥有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专业媒体,标志着山东教育社媒体融合发展迈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山东教育社全力打造全媒体矩阵,推动媒体融合

          山东教育社不遗余力地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满腔热忱地发现、扶持教育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深情的笔触,讴歌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以生动的内容,对儿童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始终围绕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精心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使山东教育社的报刊、数字媒体在全国有了较高知名度,在读者心中占有较高位置。《山东教育》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编校质量优秀期刊,2019年,被全国期刊协会授予“致敬创刊70年”荣誉称号;《山东教育报》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报纸;《当代小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荣誉称号。此外,《山东教育》与《当代小学生》双双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和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BIBF)“防疫抗疫”主题版块。新组建不久的山东教育新闻网也已多次获得“山东新闻奖”等奖项表彰。2011年,山东教育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山东省新闻出版优秀集体奖,这是我省新闻出版系统的最高奖。

郭沫若、赵朴初、舒同、欧阳中石等先后为山东教育社的报刊题写刊名

        新时代来临,山东教育社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社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办刊办报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围绕全省教育中心工作,强化宣传舆论阵地和师生服务平台作用,切实服务好大局、服务好教师、服务好学生,讲好山东教育好故事,传播山东教育好声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周玉森 综合整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h/hongsewenhua2/2023-04-17/75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