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学 > 文学评论

传说:牛郎的出生地在费县。

admin 文学评论 2021-03-24 12:46:5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牛郎的出生地在费县

在费县梁邱镇蒋家围子村的东边有一座小山叫石牛岭。相传《牛郎织女》的牛郎曾在这里放牛,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至今石牛岭上仍留有石牛和牛郎拿着鞭子赶牛的石像。在石牛岭北边的小山上有一个石棚,石棚里有石桌子、石板凳、石碗,传说是当年牛郎在这个棚里歇歇、避雨和吃饭的地方;在石牛岭的周围的石板上处处可以找到牛的脚印,据说是牛郎放牛时留下的。

 

 

                    (图一:石牛)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个村庄叫孙家宅,村里有个叫孙守义的年轻人,父母早已双亡,只有一个弟弟从小和他一起过,嫂子待他很不好,常常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天黑才能回家。他从小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牛郎天天把牛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就在石棚里歇歇。他放的那只老牛特别听话,有时天下了大雨,牛郎就住在石棚里不回家了,老牛吃饱了就趴在山坡上。有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老牛嘴一张说话了,它说:“牛郎,你回家吃饭吧,我就趴在这里,哪里也不去。”

牛郎听到说话声,感到很奇怪,看看周围确实没有人,知道是老牛说的。老牛又说:“你嫂子的爹来了,家里做了很多好吃的,还包了包子。”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半信半疑就回家了,回家一看,嫂子的她爹真来了,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牛郎也不客气,坐到桌子跟前就吃,吃完就走了!为了这,嫂子很生气。又过了几个月,家里又来了亲戚,老牛又说:“你回家吃饭吧,家里又来了亲戚。”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又回家吃了一顿好吃的。就这样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嫂子就更加生气,就想法加害牛郎。有一天,嫂子包了白面包子和黑面包子两种,白面包子里放上毒药,黑面包子里没有,她让牛郎吃白面包子毒死他。到了吃饭的时候,牛郎把老牛赶到山坡准备回家吃饭,这时老牛嘴一张又说话了:“牛郎啊,今天你回家吃饭,你要吃黑面包子,不要吃白面包子,白面包子里有毒。”牛郎记下了。回到家里一看,嫂子果然包了白面和黑面的两种包子,嫂子还说:你整天在外边放牛,风里来雨里去的,今天我包了两种包子,你吃白面的,我和你侄子不干活,吃黑面的;牛郎一边答应着一边拿起黑面包子吃了起来,嫂子见牛郎不吃白面包子,心里很纳闷,但又不好硬让他吃,只好把白面包子倒给了狗,狗吃了白面包子,一会儿就死了。

 

 

                  (图二:石棚)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一天,老牛又说话了;老牛的大体意思是,你回家给你哥哥说,分家吧,不然,时间长了,早晚会被你嫂子害死的。牛郎说:“分了家,我去哪里,怎么过呀!”

“天无绝人之路。分家时,你什么都不要,就要破牛车和我。”老牛说。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把牛赶回家来,第二天就不放牛了,哥哥见了说:“兄弟,你怎么不去放牛啊!”

牛郎看着哥哥说:“哥哥,我要分家。”哥哥听了弟弟的话,说:“自从咱爹娘死了,你就跟着我和你嫂子一起过,想着,等你长大了,给你找个媳妇,你们再自己过日子,可现在,你也没娶上媳妇,怎么能给你分家啊!”

牛郎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麻烦哥哥和嫂子了,我要分家自己过。”哥哥说:“是我和你嫂子哪里对不住你?”

“不是,你和嫂子都对我很好。”牛郎说。

“那你为什么要分家呢!”哥哥看着牛郎说。

“树大分岔,人大分家。”哥哥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再说,早晚都是分,早分比晚分好。”

哥哥见牛郎心意已定,知道劝也无用了,就说:“既然兄弟非要分,那就分吧!家里的东西让你挑。”

“既然哥哥说了,那我就挑了。”牛郎说。

“挑吧,你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哥哥看着弟弟,眼睛红红的说。

牛郎说:“我就要这头牛和这辆破牛车。”

哥哥很生气,从小咱没有了爹娘,你现在也没成上家,你不要房子和地,以后你怎么过啊!

 

 

                 (图三:石棚)

“我什么也不要,就要这些。”牛郎很坚决。

哥哥更加生气,说:“庄东头的那两亩地给你,你好好种庄稼,等过好了,好给你成个家。”任凭哥哥怎么说,牛郎很坚决,说什么也不要。

哥哥没有办法,就按照牛郎的意思,把破牛车和老牛给了牛郎。就这样分家了。第二天,牛郎收拾行李,套上牛车就走了。哥哥和嫂子赶出来,问:“兄弟,你上哪里去?”

牛郎说:“走到哪里算哪里吧!”说着,扬起鞭子,老牛拉着破车就走了。

出了庄向西南走,就这样,他们白天走路,晚上投宿,饿了要点吃的,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夏天,这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坡前,老牛停下不走了。牛郎下了车,来到老牛的跟前,是不是累了,咱们歇一下再走吧!这时候,老牛又说话了,它说:“树林前边有一条小河,有一群姑娘正在河里洗澡,衣服在河边上放着,你去把那个花衣服抱来。”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来到了树林前一看,果真一群姑娘在河里洗澡,衣服就在旁边。牛郎过去就看见了一堆花衣服,他抱起就走。牛郎把衣服放在车上继续往前走,一会儿来到小河边,看见一个姑娘光着身子蹲在那里,牛郎问:“姑娘,你为什么不走?”

“我的衣服让你拿去了,我回不去,我要跟你走。”姑娘说。

“你跟我走,没有地方吃住,我养不起你啊!”牛郎说。

“我会织布,我不用你养。”姑娘说。

“那可不行,哪能让你养啊!我把衣服还给你,你走吧!”

“我姐姐都走了,我回不去了,我要跟你走,做你妻子。”

“牛郎吓坏了,这哪能行啊!一个漂亮的姑娘,哪能跟着我牛郎受苦啊!”牛郎说啥也不同意。

一旁的老牛说话了:“你俩是前世修下的缘分,就别推辞了。”听了老牛的话,牛郎答应了,他把衣服还给了姑娘,姑娘穿上衣服坐在车上,一起来到了一个村庄前停了下来。她们弄来了茅草和树枝盖上了房子,就在这里住下了。后来他们开垦了土地,姑娘心灵手巧,又会织一手好布,所以,牛郎就叫她织女。牛郎和织女相敬相爱,过着和谐甜美的生活。牛郎和老牛白天耕地,织女在家织布,生活富裕美满。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凡许配给牛郎后勃然大怒,派下天兵捉拿织女,牛郎大哭。老牛却让牛郎披上自己的通灵牛皮追赶,牛郎忍痛照做,后登天去寻织女,从此演绎了一场“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下相会的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南阳城南20里处的一个村庄,叫牛郎庄。至今该村人还说,传说中的牛郎是从北方要饭来的年轻人,来庄时有一头牛拉着一辆破车,还带了一个貌美端庄的姑娘,在此搭房居住结婚生子。在牛郎庄发掘出了“神牛冢”石碑,后来村中修建了牛郎织女像,一到7月7这里就香火旺盛。如今每年7月初7这天,牛郎庄不仅传承着“炸巧果”“乞巧”“祭祀”等习俗,并且在这一天早上,老人还要把公鸡杀掉,怕它提前报晓而缩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

山东费县到河南省的南阳市650公里,牛郎套上牛车向西南方向走,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到距南阳20里的地方居住下来,从此演绎了一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山东费县是牛郎曾经的出生地,至今还祖辈流传下来的牛家宅、赶牛路、牛蹄沟、牛头山等村庄;为了纪念这个通人性的千年老牛,牛郎曾经住过的山就叫做牵牛山,后改为庙山。在庙山前祖辈流传下来的饮牛坑,据说是牛郎当年放牛饮水的地方。这里无论是旱涝年份,该坑一直保持这个状态,清朝晚期还在这里建起寺庙,供大家烧香、祈祷,所以和石牛岭连接的这座山叫庙山。每年的7月初7前后,方圆十几里村庄及其周围村民,都要到寺庙前烧香祭祀、祈福求子。上世纪五十年代,许崖水库的建设,该庙被拆除。1984年,这里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当地群众都还到这里烧香、求雨。

笔者出生在石牛岭东边一个不足一里的小村庄,从小听着牛郎放牛的故事长大的。当地群众至今还保留着栽种牵牛花的习惯;据说和石牛岭相连的小庙山上生长一种花,当地人们为了纪念牛郎,就取名叫牵牛花,这里家家户户都喜欢栽植这种花。每到夏天,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盛开,竞相斗艳。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上东北,下南阳”的说法,“南下”表示顺利的意思,这里所说的“南下”是指的“下南阳”和“下南湖”,这都与当年老牛拉着牛郎下南阳有关。就连大行其道“山东人闯东北”的鼎盛时期,这里的人民依旧向西南迁徙、逃荒,有些人一生有三下南阳、五下南阳的经历。据统计,自明代末期到民国时期,这里就有十余万人下南阳、南湖,至今还有近一半人在南阳、南湖居住。所有这些,都与牛郎下南阳有关。

牛郎放牛的故事在这一代流传很久,上世纪20年代为鼎盛期。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电视广播,人民的生活枯燥,听故事是最大的嗜好,人们吃过饭都要凑在一起听说书的。笔者从记事就听母亲讲牛郎放牛的故事,母亲今年95岁,她说是听她姥娘讲的,那个时代老人都会讲,都知道传说中的牛郎姓孙,至今这里周围村子还有很多的孙姓。

(注:石棚、石桌子、石板凳已破坏,没能拍下照片,牛脚印等在水中,无法拍照。)

     《温凉河》杂志社主编:周扬

注意:转载请注明作者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x/wenxuepinglun/2021-03-24/58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