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化 > 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学校 (干部教育):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

admin 红色文化 2023-05-15 18:50:0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成立旧址纪念碑

        1941年10月,山东省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决定创办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11月上旬,学校在沂南县长山区(今马牧池乡)杏墩子村开学。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萧华兼任校长,中共山东分局青委书记钟效培任副校长,苏展任教育长,赵峙余任军事科长,刘昆、宋诚德先后任组织科长。

        学校直属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主要培训县、区级在职的青年干部。开学不久,就遭遇日伪军“扫荡”,学校转移到滨海区。经过文化考试和理论测试,合格学员被编为两个队,每队三个排,九个班,以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男学员每人一支步枪、十几发子弹、四枚手榴弹。由于敌情紧张,学校在莒县南部、日照西部、赣榆北部及临沭东部地域内流动办学。采用军事、政治并重的教学方针和上大课、课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军事知识和青年工作的培训。

        学员在学习期间还参加了整风运动,罗荣桓、萧华等领导人也曾去干校讲课。1942年8月,第一期170余名学员结业。干校只办了一期。
 

延伸阅读:寻访泽东青年干校 山东分校成立旧址

 

      早期我们在马牧池乡杏墩子村采访,群众都说村里曾经办过“山东学校”,用村民李健的话说是“我们村子在抗日战争年代曾经来过青年学习班”。其实这所学校或培训班规范的说法叫“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这里,2017年6月8日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沂市第二批重点抗日战争遗址”,2020年12月10日在旧址树立文保碑。

      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是受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影响而创办的。194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提议在延安开办青年干部学校,将中央党校青年班和安吴青年训练班的学员转入该校学习。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用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在延安创办,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1940年2月14日的《新中华报》报道说:“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是中国人民解放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国青年解放的旗帜,中国青年在这一旗帜的指导之下,将得到光明的自由和幸福。”

      关于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旧址,据《红色丰碑——沂南县革命遗址通览》(中共沂南县委党史委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第45页记载:“……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杏墩子村。1941年11月上旬,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创办的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在沂南县马牧池乡杏墩子村正式开学。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萧华兼任校长,钟效培、苏展任副校长,宋诚德任组织科长,赵峙余任军事科长,贺敬之等任教员,招收学员近200名,主要是鲁中、鲁南、清河、冀鲁边各战略区选送的地方和军队青年干部。1942年8月底,第一期学员毕业后,绝大部分被分配到鲁中各地工作,这批干部对推动沂蒙抗日根据地青年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也是群众基础深厚的红色热土,青壮年参军打仗,男劳力推着小推车拥军支前,妇女儿童齐参与,做军鞋、送军粮,积极踊跃、热情高涨。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以沂南、沂水为中心的整个沂蒙山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卓绝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

      我们在杏墩子村采访了李开余,现在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了,出生于1932年,他虽然已经90多岁,但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是这件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根据他的口述,我们还原了当时的一些情景。

      李开余的父亲是当时村里的庄长李彦春,那段时间上级安排来学习班,李彦春帮忙安排协调学员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多当兵的青年男女,只说是山东干校,白天组织学习,下午和晚上开会、唱歌。学习、吃饭和住宿,都在村里的农户家,教室曾在他家东边、西边宅子里,当时有些宅子还有后门,通往后面的人家,那儿也是教室。伙房就在李开余家院子里东南角的南屋里,支了一口六印锅,做饭常见的菜是煮胡萝卜汤,熬玉米咸糊豆,就着高粱面窝头,还有掺和野菜的窝头,条件非常艰苦。有时候怕学员们营养不良,每人发一小把黄豆粒,学员们到开饭时就端着碗去领。李彦春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在村里组织农户凑粮食,组织妇女推碾、蒸窝头、烙煎饼,凑起来给学员们吃,有时候没得吃就只好饿一顿。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学员们坚持学习,坚持心中的信仰。他们住宿就以李开余院里的三间草屋和周边一些房屋为中心,南边一户人家也有安排,西边几户也有安排,还有后面几户群众家,谁家有空房就收拾出来住,再住不下就在他家屋后的空地上竖起以高粱秸、玉米秸围起来的临时性草屋子“团瓢”里住。这些学员有组织、有纪律,学习期间和老百姓相处融洽,学员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都是很秘密的行动,因为随时都会遭遇日本鬼子的“扫荡”和迫害。几个月后,这批学员接到通知向南乡界湖西南一带转移了。

      蒙阴县垛庄村燕翼堂子弟刘长宪,后落户于沂南县双堠镇大菜峪村,当年他被推荐进入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学习,经历了整个办学过程。他是燕翼堂刘云浦(刘昆厚)的孙子,也是我党早期领导人刘一梦二伯父的儿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刘长宪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抗战时期在抗日小学工作,后担任过完小校长、区公所文书、联中校长等。

      根据他的回忆,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在杏墩子村开办时,下设组织科、军事科、宣教科和总务科,苏展任教育长,组织科长刘昆、军事科长赵松年,学院共500余人。“设三个中队:一中队是军事队,二中队是政治队,三中队是民运队。每队设正、副队长各1人,指导员1人,都是专职的。每个中队下设3个分队,相当于普通学校的教学班,分队长是在学生中民主选举产生的;分队下设班,每班10至12人。”“当时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有女学员八九十名。”由于日寇疯狂对沂蒙山区进行名曰“梳篦子清抄”“铁壁合围”的“扫荡”,学校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当时学校每天都要上八九节课,既无固定教室也无桌凳,课堂就是在群众的院子里、打谷场上,农忙时在树林子里;如果碰上阴雨雪天,就以分队为单位在较大的宿舍房间里,一个分队就是一个班级。有时也集中上大课,如讲唯物史观、社会科学概论等,就是中队或全校学员在一起集中听讲。

       学校设置的课程主要是政治性质的,如社会科学概论、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军事常识学战略、战术、地形、地物、攻坚、防御、侦察、行军等。但也各有侧重,如军事队,军事课的分量就大;政治队的必修课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等;民运队主要是抗战道理、论新阶段等。他们每天下午有两小时内容很广泛的课外活动,有时也排节目,节目有《小放牛》《送郎参军》《亲家母顶嘴》《大义灭亲》《唇亡齿寒》等,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打扫卫生、洗衣服,更要做很多群众工作,如帮助抗属挑水、推磨、压碾,教唱抗日歌曲等。

      让刘长宪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学校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菜金,只够吃油盐的,咸菜是主菜,有时用盐煮黄豆吃。主食大多是高粱窝窝头,新蒸的还好吃一些,特别是冬天,一旦剩下,在桌上一摔啪啪响,学员们乐观地起名称其“钢盔”,有时把窝头切成片放点油盐煮一下还好吃一点,他们说这是吃“猪肝”。

       我们通过考证,确认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在杏墩子村的时间。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于1941年10月22日在杏墩子村正式成立,于11月中旬开学。1942年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夜,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转移。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通过敌人严密封锁的沂河,转移到了滨海区。

       这批学员于1942年8月结业,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只办了一期。有人说这一期培训青年干部170余人,有人说这期招收学员近200名(源于《红色丰碑》),也有的说培训青年干部500余人(源于刘长宪的回忆)。我们觉得这三种说法应该都是正确的,某一时间节点上是170余人,某一时间节点上是近200名,这一期前后培训青年干部总数为500余人。我们觉得这样理解是说得通的。比如,后任重庆市农机局科教处处长的于国瀛就是1942年5月到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学习的。这充分说明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尽管只办了一期,但入学时间有早有晚,有一些学员是随时和零星加入的。

      这批学员毕业后充实了当时八路军的青年干部队伍,他们转战在鲁中、鲁南等地,积极推动当时的抗战工作。他们中的部分学员参加了莱芜战役,一些年轻的学员也在那场战役中英勇牺牲,莱芜战役纪念馆里有这部分学员的详细记载。

     1949年后,这批学员又在各条战线上作出了新的贡献。刘昆曾任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组织科长(总支书记),后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82年6月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常委。烟台招远人、空军中将林虎也曾被送到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学习过。

      杏墩子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为是抗日战争时期泽东青年干校山东分校成立旧址而闻名遐迩。        □高军 杨继华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h/hongsewenhua2/2023-05-15/76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