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栏目顶部广告位 |
-
沂蒙红色报纸:《滨海农村》报”
《滨海农村》报
《滨海农村》报为中共滨海区党委机关报,于1945年6月1日在莒南县创刊。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赖可可兼任社长,辛纯任总编辑。后由吴建任社长兼总编辑。其... -
沂蒙山区对祖先的祭祀习俗:垒七”
垒七 旧俗,人死后的第7天,有的地方在黎明,有的在地方晚上,家里的人要到坟上祭奠致哀,俗称“垒七”。
此后每7天祭奠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 -
沂蒙红色报纸:《民兵报》”
民兵
《民兵报》为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部机关报,于1943年5月20日创刊。报头先由罗荣桓题写,后由舒同题写。初为六开二版油印周刊,后改为铅印。同年6月并入一一五师《战... -
沂蒙山区对祖先的祭祀习俗:遥祭”
遥祭 遥祭,意思是谓向远处致祭行礼。祭祀的对象如果在遥远的地方,或者不宜到墓地时,人们就在村口、路口划上圈,留一个出口,出口要朝着祭祀对象的方向,进行祭奠、烧纸、磕...
-
沂蒙山区对祖先的祭祀习俗:年祭(请家堂)”
年祭(请家堂)
年祭也叫“请家堂”。这是家祭中一年一次的祭奠活动,也是最为隆重的一次。
年祭,要设祖宗牌位、或在挂有家谱的“堂屋”进... -
沂蒙红色报纸:《反扫荡报》·《沂蒙导报》”
1941年12月初,中共鲁中区党委所辖第二地委(沂蒙地委)机关报—《反扫荡报》在沂南县罗圈崖附近的孙家疙瘩村创刊,当时报社有六七名工作人员。版面为八开一版,油印,三...
-
沂蒙对祖先的祭祀习俗:庙祭”
庙祭
旧时,临沂的庙祭一般都是族祭。有许多村庄几乎都是一族,村中设有家庙。这种家庙内,设祖先的遗像、谱谍。家庙的庙祭往往是一族人甚至一村人的行动,规模较大,气... -
沂蒙红色报纸:《前卫报》”
解放战争时期的《前卫报》
《前卫报》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报,于1940年11月7日在沂南县孙祖村创刊。四开四版,周二刊,铅印。报纸主要对象是八路军战士,兼顾排、连级干... -
《窦娥冤》的原型——东海孝妇”
东海孝妇,出生在东海郡郯,是现在郯城县人。东海孝妇的故事版本有好几种,在《汉书》、《通志》)、《搜神记》中均有记载。
早年间,东海郡有一个小村子叫... -
沂蒙山区对祖先的祭祀习俗:家祭”
家祭
家祭,指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 宋代陆游就有“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诗。
在沂蒙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栏目底部广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