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学 > 散文之家

【张光辉纪实散文】幸福之路:走进西劈石头村

沂蒙网 散文之家 2023-10-01 07:13:0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幸福之路:走进西劈石头村

                                     文/张光辉

      西劈石头村,是山东省莒南县石莲子镇最西侧一个偏僻的村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贸不入。”曾经是它的真实写照。阔别多年后,盛夏时节,我再次走进西劈石头村,耳目一新,感受非凡。

       “西劈石头村通了公交车,以前做梦都没想到!”“如今出门见路、抬腿上车,可好了!”“路越来越宽,村里人的致富路也越走越顺。”村民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切颠覆了我的记忆。

       那是1999年秋天,领导安排我到石莲子镇石沙线(石莲子至河东区沙汀村)拓宽改造建设。我第一次到工地参加公路建设,并来到西劈石头村施工。我对“西劈石头”这个村名感到好奇。后听村里人讲:宋朝年间村叫香城,村南有一块龙花斑孤石,阻挡了去路,曾被穆桂英劈成三块,故村名改称劈石头,以方位称“西劈石头”。

        望着这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我心想:真落后,怪不得穆桂英也嫌这里交通闭塞。还有村民诙谐地说:“这是穷乡僻壤,是兔子不吃草的地方。”

        然而,我们在路上施工时却碰见并逮到了几只野兔。秋高气爽,秋后的田野里冷不丁地会窜出一只黄褐色的野兔,十分诱人。我们就利用施工的间隙,在路边田间逮野兔:先是有几位工友到田间 “打草惊蛇”,把野兔撵出来,大家就一拥而上,一边大喊一边齐心协力堵截围猎,迅速筑起一道“天罗地网”,野兔束手就擒。我们不仅收获了野外狩猎的乐趣,而且凝聚了合作共赢的团队力量。有人说:“我们发扬逮兔子的精神,一定会把路修好!”

       走好路,是广大群众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推进“乡乡通油路“星火计划”工程,莒南县交通工程公司承担了石沙公路改造建设任务。我们不辱使命,坚守工地,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然而,由于公司的施工设备落后,装载机、摊铺机经常出故障而罢工,让人着急。时任莒南县交通工程公司经理赵立连亲临一线,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机械,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工友们也不甘落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心齐,泰山移。经过艰苦的奋战,全长6公里、净宽7米的石沙公路柏油路面硬化完成,并在11月底全线贯通,人们拍手叫好,奔走相告。

      时隔十年,2009年10月的一日,骄阳似火,我去西劈石头村办事——这是第二次到该村。因为没有直达的客车,我从县城乘坐班车到石莲子镇驻地下了车。听说到西劈石头村还得10里地,我不知所措,只好头顶烈日步行向前走着。路过一个路口,我便驻足观望,期待有车辆出现……终于有一辆农用三轮车驶过来,我连忙挥手,驾驶员声称车斗里脏,我顾不上脏不脏,忙说“没事!”飞快地爬到三轮车斗里,一屁股坐在挡板沿上。我定睛一看:车斗内还躺着两只小猪仔,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没想到还会与猪同车同行,无奈。三轮车前行200米后突然停下来,原来前面的老桥坍塌了,禁止通行。只好绕行南侧的临时辅道——这简直不像路,就是一道沟。三轮车缓缓前行,颠颠簸簸,令人胆寒。好歹奔上了正道,可是,眼前的路因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也不好走。在烈日炙烤下,我浑身汗津津,胳膊晒得竟起了一层皮。心里嘀咕:还不到呀!唉,是三轮车跑得慢,还是这路漫长?迷迷瞪瞪,不知何时,三轮车终于到达西劈石头村。此时,我头脑昏昏的,似乎中暑了。

        返回时,我呆在村头路边等待了半天,终于搭乘了一辆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赶到石莲子镇驻地;又等候了近一个钟头才坐上开往县城的班车。回到家天已黄昏。并且,我也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哎,谁还想去那个鬼地方!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最近,石莲子交管所所长陈庆省告诉我:石莲子镇的公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改造提升的良沂路已通过验收,长深高速莒南连接线正在加紧施工,西劈石头村还通上了公交车……听罢,我顿生故地重游的念头。

       2023年7月5日,晴空万里,在石莲子交管所副所长宋军的陪同下,我去石莲子镇采风。我们驱车驶上石沙公路,去探寻“路”的变化。也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但见路面宽阔,平坦如砥,标志清晰,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宋军告诉我,石沙公路在2021年秋天实施了改造提升,县政府交通部门还完善了安防设施,路容路貌焕然一新。我们一边拉呱,一边观赏窗外的田园风光,悠然自得。不知不觉便行至西劈石头村了,我没想到会这么快。我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西劈石头村?过去那些低矮的土房子都不见了!面前宽阔的中心大街上车辆穿梭,两侧商铺林立,楼房耸立,一辆货车正驶入路边的“物流配送中心”;公交站牌处有人在等车,街心广场上有人在玩耍……

      我们采访了村支部书记李运建。当谈到农村公路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时,李运建滔滔不绝:“公路通,百业兴。这些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给群众带来不少便利,公路效应越来越明显。我们沿路而建,搞起路域经济,开起了门头店铺,产业主要有花生米筛选厂、玉米加工厂、水泥制管厂、铸造厂、特色养殖场、苗木基地等。”

      “关于农业方面呢?”我问道。“除了传统农业,部分村民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大头菜、豆角、青椒及西瓜、草莓等,并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销往外地,从而发家致富。”我接着问:“村里有种植大户吗?”“有,像秦夫建、秦夫海、秦洪星等户,靠大棚收入都年过十几万元。”

      宋军说:“这还不算是收入高的,附近的范家柳峪、孙家柳峪等村一些大棚种植户年收入达二三十万元。”

         走在村内整洁平坦的街道上,李运建讲:“借力国家农村公路户户通的政策,2020年上半年,我们村投资120多万元,硬化了5条大街、55条巷子,共13000多平米。然后安排专人管护保洁,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满意度高,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提起村路,街头一位秦大爷赞叹说:“村里修好了路,出门不沾土了,心里舒坦了。以前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特别是连雨天,街上都是泥巴,推着木车子过泥坑越陷越深,还有两条臭水沟,不像样。如今可好啦。”

        我们走进一家名叫“香城超市”的超市逛了逛,并与主人包女士聊了一会。她自豪地说:“超市生意不错。如今村里通了公交车,方便了群众,特别是老人和学生去县城十分方便。对我们超市来说,也增加了人气和财气,是双赢的好事。”“三月风通讯城”的老板樊中国乐呵呵地讲,新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并向我们讲了村里富人创业的故事,还拿出富人家洋楼的照片让我们开眼界……真是今非昔比啊!不虚此行。

      其实,正如李运建所言,西劈石头村的蝶变,也是交通公路部门的功劳。在莒南县,有许多像西劈石头这样的村,因路而崛起,因路连接起四面八方,托举起村民幸福梦想。去远方去远行,触手可及;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梦想成真……西劈石头村现象,这不仅是沂蒙老区、齐鲁大地上的一个缩影吧,而且是中国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沂蒙网短评:公路通,百业兴。作者通过三次进村,展示农村道路和乡村变化,热情讴歌了新时代公路建设者为老区的飞速发展作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光辉,男,中共党员,供职于山东省莒南县交通运输局。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目前已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件,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630余件,有部分作品获奖。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x/sanwenzhijia/2023-10-01/80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