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自辣评:宗庆后人设崩塌的灵魂拷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宗庆后人设崩塌的灵魂拷问
文/牧自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先生生前荣耀满身,头衔累累,从"全国劳动模范"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从"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到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可谓集万千荣誉于一身。而今,随着海外非婚生子女的浮出水面,这位"模范企业家"、"模范党员"的人设轰然崩塌。这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沦丧,更是对公众信任的背叛。
中国自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共产党员更应严于律己。宗庆后在婚姻存续期间包养情人并生育子女,已不仅是私德有亏,更涉嫌触犯重婚罪。试问,一个连基本婚姻忠诚都无法遵守的人,如何能成为"模范党员"?一个违法乱纪者,又如何配得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称号?
当下社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只要事业成功,财富积累,似乎一切道德瑕疵都可以被原谅,甚至被美化。某些人以为,只要头上顶着"企业家"的光环,便可凌驾于法律与道德之上。这种"成功即正义"的扭曲价值观,正在腐蚀社会的道德根基。宗庆后事件不是孤例,而是这种病态现象的又一次暴露。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样明显的违法行为,为何在其生前无人质疑?为何各类荣誉仍源源不断?我们的评价体系是否过分看重经济贡献而忽视基本道德底线?评选机制是否存在"唯GDP论英雄"的倾向?当一个人可以一边违法乱纪,一边收获荣誉,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莫大讽刺。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宗庆后身后的这场风波,恰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我们不应只关注遗产争夺的狗血剧情,而应反思:为何我们的社会能够容忍甚至鼓励这种"双面人生"?为何道德底线在"成功"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人设崩塌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崩塌。重建社会道德,必须从打破"成功即正义"的神话开始。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问财富多少,更要问财富来路;不能只看表面光鲜,更要看内在品格;不能只重能力贡献,更要重守法诚信。
宗庆后已逝,但其留下的拷问长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又该如何定义真正的成功?
(作者系沂蒙网总编、教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x/zwpl/2025-07-17/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