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拍客团 > 莒南站

老家的暖阳

张永良 莒南站 2025-09-04 00:32:3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老家的暖阳
作者 陈晓伟

       老家的院子虽然普通,却也整洁,这是老娘住不惯县城的楼房,我家兄弟姐妹五个为老娘精心修缮打造的,院子里盛满我们家人的美好回忆,也记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墙角爬着经年的苔痕,院里的桂花树永远挂满绿色的笑意,每到桂花香飘逸在院中,有一种温馨永远在我心中。今年春节过后母亲身体不适,多次住进医院,每次康复出院回老家,常常需要我从县城回老家照顾老娘几天,住进这间承载了童年记忆的老屋,乡村虫鸣声隐隐在夜里作响,米粥的香气氤氲在清晨的微光里,而我守在床前,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面容,心中总泛起一阵阵酸楚。

        可就在这清冷与疲惫交织的日子里,总有一份温暖如约而至。有一老友,住在我老家十里之外。他不常来,却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知道我回来,从不提前张扬,只是悄悄备上一篮子土鸡蛋、几把新鲜菜、或是买上一块猪羊肉,有时还拎着自备的酒。他来了,不声不响地坐在堂屋的竹椅沙发上,陪我聊几句家常,然后坐近母亲的身边,唤一声“婶子”,递上带来的老娘喜欢的点心,说:“补补身子,都是乡下土法手工的。”

       母亲总笑着应他,眼里闪着光。她知道,这份情,不是礼节,而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暖流。

       我们坐在院中,泡一壶粗茶,看骄阳照在院门口的两棵老槐树,唠半天过去时光。他不说太多安慰的话,却总能在我沉默时,轻轻一句:“你妈有你,是福气。”那一刻,我眼眶发热。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因为被懂得。

       十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尤其对一个中年男人而言,上有老下有小,农家家务缠身,能骑摩托车抽身前来,实属不易。可他从不推辞,风雨无阻。有一回,我正给母亲准备做饭,忽听院外传来脚步声,往外一看,又是老友顶着烈日来了,手里拎着羊肉和牛奶,他笑着说:“我从微信圈看到你又回来照顾老娘,我过来陪你唠嗑解闷。”说完把东西放下,他推开我,亲自动手为老娘做了可口的营养美食,又炒了几个小菜和我边吃边唠了很多农家话题。

       那天,我和他照顾着母亲吃完饭,聊起亲情友情,他说:“咱们就是老了,可有些情,越老越真。”我点头,无言以对。真正的友情,从不需要日日相见,也不靠酒桌上的喧哗维系。它像口老井,深不见底,水却清澈透明。你渴了,舀上一勺倒进嘴里,清冽甘甜。

       一次有事急回县城,走到老友的居住地,他早早站在路边等我多时,提着我喜欢吃的一方便袋农家馒头和手工蒸饱子递给我“你爱吃的,给你准备点。”我接过,沉甸甸的,不只是分量,更是心意。车启动时,我从后视镜里看见他站在路边,挥了挥手,身影渐渐模糊。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人生最珍贵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是热闹喧嚣,而是默默相守。

       这世间,有人锦衣玉食却孤身一人,有人粗茶淡饭却被真情环绕。我何其有幸,在照顾母亲的寂寥时光里,有这样一位老友,用最朴素的方式,撑起一片晴空。

      老友不讲甜言蜜语,却用行动诠释了“情义”二字。他不善场面言辞,却让我懂得,真正的陪伴,是风雨中的那一声叩门,是泥泞路上的那一篮温食,是无需多言的懂得与牵挂。老屋依旧,槐树年年花花,桂花岁岁飘香,母亲的病会好,岁月会老去,但这份老友情,像深埋地下的根,越久越牢。

       我感恩命运,让我有母亲可孝,有老友可依。这人间烟火里的温情,才是生命最厚重的底色。愿我们都不辜负老友情怀,愿孝心不迟,友情不散,愿所有默默付出的人,都被岁月温柔以待。

                                                                                                      2025年秋夜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pkt/nanzhan/2025-09-04/97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