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人 > 当代人物

临沂人薛其坤荣获2024年度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巴克利奖

小马哥 当代人物 2023-10-25 10:17:4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2024年度的巴克利奖(2024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这是该奖自1953年首次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groundbreak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collectiv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that reflect topological aspects of their band structure)”获奖。

         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薛其坤成为巴克利奖授奖70年来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647.jpg

          巴克利奖的授予,是国际物理学界对薛其坤和他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拓扑绝缘体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关领域持续深耕、锐意创新并取得不凡成果的进一步高度认可。

            薛其坤院士,1962年12月生于蒙阴。1980年毕业于蒙阴一中,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学、自旋电子学、拓扑量子物理和高温超导电性。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菲里兹·伦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奖励,入选“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为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期刊Surface Science Reports、Nano Lett. 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 AIP Advances等的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和Surface Review & Letters主编。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649.jpg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9年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

1999年8月至2007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9月至2005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5月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历任物理系副主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

2011年至2016年任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

2013年5月至2020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2月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2013年,薛校长和他的团队成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项研究可以直接降低电子器件的能量消耗使电子产品的运行更加流畅,因为这项科研成果,薛校长成功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并且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652.jpg

      对普通人而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不仅是一个让人云里雾里的科学名词,它还意味着某种科幻小说般的未来生活:若这项发现能投入应用,超级计算机将有可能成为iPad大小的掌上笔记本,智能手机内存也许会超过目前最先进产品的上千倍,除了超长待机时间,还将拥有当代人无法想象的快速。

        这一发现甚至令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激动了:“这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头,第一次做出并发表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出生、长大于沂蒙山区的薛教授取得了诸多成就,这个世界上,真正天赋异禀的人何其稀有。常人眼中的“天才”,不过是比任何人都能拼上性命的努力罢了。

         他是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也曾三战考研。他曾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也曾七年才拿下博士文凭。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出生、长大于沂蒙山区的教授,他就是我们临沂人的骄傲——薛其坤。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656.jpg

薛其坤在清华大学

 

         薛其坤有个众人皆知的绰号:“7·11教授”,这源于20多年前他留学日本的一段经历。

        薛其坤个子不高,但目光如炬。在清华大学,他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早上7点扎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这样的作息时间,薛其坤坚持了20年。

        “7-11”源自日本留学时的“魔鬼训练”。1992年6月,薛其坤来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他的导师樱井利夫要求,工作日必须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659.jpg

        起初,语言的不通、严苛的作息,让薛其坤感觉异常孤单,跟家人通电话,几乎要落泪。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接到爸爸的电话,常常会给他背刚刚学到的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稚嫩的童音,让薛其坤振作起来,他要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祖国。他咬牙坚持,实在疲倦了,还曾经躲进厕所里眯一会儿。他不仅把“7-11”复制到周末,还把这个习惯带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3战考研,7年读博。“7-11”院士并不是个天才,“7-11”院士不能说是个天才。1984年,他考研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物理只考了39分。虽然深受打击,但他依然坚持,第三次考研,终于考上了中科院物理所。

       考研屡败屡战,读研也颇为曲折,他花了7年时间才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这样的坚持似乎感动了命运,赴日留学后,科研慢慢有了起色。

      对于物理学,他充满激情和梦想,深更半夜想到个新点子,他也会立即给同事发邮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来之不易,薛其坤用自己的激情和坚持感染着他的团队,4年间先后实验尝试了1000多个样品,终有收获。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701.jpg

             薛其坤并不呆板,他喜欢看小说,踢足球。虽然是“海归”,但英语总带着“山东味儿”。“我就是敢张嘴说。”“7-11”院士乐在其中。

              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临沂人,薛其坤也时刻不忘为家乡献上自己的力量。2018年9月10日-11日薛其坤应临沂市的邀请作为嘉宾参与凤凰卫视纪录片《谁不说俺家乡好·临沂篇》拍摄,并通过自己的见闻与感受,把纪录片中临沂之韵、美 、根、魂、新等,五大篇章串联在一起,为宣传“大美新”临沂、弘扬沂蒙精神奉献一位临沂人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704.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090706.jpg

            薛其坤参观华东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

            薛其坤说,“只要你勤奋、执着、专注,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他是临沂人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为这位临沂科学家点赞!愿我们每个人都受到鼓舞,追求极致,快乐又有责任地追梦。

人物简介

           薛其坤,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材料物理学家,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薛其坤于1984年毕业后进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前往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同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主任;2010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2013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同年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4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6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7年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2];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0年获得菲列兹·伦敦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复旦—中植科学奖。
       薛其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低维超导电性等。

人物经历

1962年12月,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高都镇西峪村。
1977年9月,就读于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
1980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
1984年7月,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9月进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
1987年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进行研究生学习。
1990年7月,硕士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6月,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学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1994年6月)。
1994年8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9月前往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担任日本文部省教官、助手(-2001年3月)。
1996年6月,作为访问助理教授,前往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1997年5月)。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8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3月,担任凝聚态物理中心SF4研究组组长。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0年2月,前往瑞士IBM苏黎世实验室做访问科学家(-2000年3月)。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12月,前往香港大学物理系做访问教授(-2002年1月)。
2004年6月,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2005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4月,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2010年6月)。
2008年,担任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2010年7月,出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2013年3月)。
2011年,出任临沂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
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3年3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2013年5月)。5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常委。7月,任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
2016年9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奖金100万美金。
2017年1月,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之一。12月24日,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0年2月,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Vinokur博士和德国马普学会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的Steglich教授共同获得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薛其坤是自1957年该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第二个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
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2020年12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r/dangdairenwu/2023-10-25/81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