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学 > 散文之家

煎饼鏊子

guotongtao 散文之家 2023-12-28 12:27:5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提起煎饼和鏊子,北方尤其是年长的山东沂蒙人民,都异常熟悉甚至是倍感亲切,因为它是那个年代的主要饭食和财富,因为它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成长,因为它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记忆……。然而,它们对我而言,却别有一番深情和回忆。
       听父母说,他们成家之时一贫如洗,住的房子是父亲过继给二伯换来的,仅有的财产就是母亲出嫁时带过来的一个木箱子和铁锅脸盆等几件生活必须的物品;当时没有化肥农药,土地贫瘠,主要种植红薯、南瓜这类易成活且产量高的作物和少量的玉米,人们就靠这些食物填饱肚皮,或煮或烤,条件好点的,用鏊子做成煎饼。因为没有鏊子,又没钱置办,父母连着吃了好几年煮南瓜、红薯,把胃伤的嗝酸气。
       终于,母亲在一次回娘家,背回来一面别人不要的小鏊子,鏊子虽小,但重量不轻,更何况走了十几里山路,但母亲一点都不觉得累。从此,母亲便成了这面鏊子的掌门人,使用时小心的把它摆放平稳,用完后用渣油把它擦的乌黑发亮,立放到不容易碰到的墙角。母亲并不是一个手巧的人,但第一张煎饼就烙的异常成功,煎饼摊压的平整而均匀,表面刮的光滑发亮,火候也烤的焦脆香甜,很难想象,母亲在没有鏊子的情况下,在心中模拟演练了多少遍。
    有了鏊子,母亲在做煎饼方面也功力渐涨,边从邻居哪儿学习、边自我琢磨试验,从红薯煎饼、玉米煎饼、高粱煎饼、到各种五谷杂粮甚至几种作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像魔术师一样,调制出各种不同的口味;从此,我们一家人吃上了多种口味、香甜可口、百吃不厌的煎饼;这或许就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煎饼烙完了,母亲的脸被烟熏火烤的通红,汗水流了一道又一道,沾满了灶火升腾带起的灰烬,再加上擦拭不均,活脱脱一个花猫;年少无知的我们每每指着母亲的脸发笑,母亲也望着小山一样叠起的煎饼,边捶腰边陪着我们笑。
       烙完煎饼的一堆灰烬又成为了我们孩童的乐园,拨开带有余温的灰烬,在下面铺上红薯、土豆、花生、芋头……,再在上面扣一个铁盆,然后把灰烬培到上面,接下来我们在旁边的草堆中打滚、捉迷藏,或者听老人讲故事;玩累了、饿了,把原来培进去的东西掏出来,皮焦里嫩,剥开后滋滋冒着热气,别有一番风味。
       再后来,因为小鏊子摊煎饼效率低,又买了一个大鏊子,为了减轻频繁弯腰带来的疼痛,也专门为鏊子支了灶台,父亲甚至为了避免雨淋日晒,专门在鏊子灶台上面搭了个茅草棚子,贪吃的我还曾因此导致不能用灰烬烤红薯等东西而懊恼了好几次。曾为一家人的吃食立下赫赫功劳的小鏊子也被母亲清扫干净,郑重地收藏到一个货架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煎饼的主食地位逐渐被白面馒头和米饭所替代;再往后,即便偶尔忆苦思甜或者想打打牙祭吃一顿的煎饼,也改由煎饼房里的机器流水线替代生产;多年之后的一次家人团聚,姐姐突然提到好想吃母亲亲手烙的煎饼,母亲赧然的说:“老喽,烙不动了,况且鏊子也被收废铁的收走了”。但据我所知的是,大鏊子无用武之地后就被当做废铁卖给了收垃圾的,小鏊子却被当成古董收藏着,一直至今。毕竟,它承载了母亲的青春,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现在,每每看到煎饼,就会想起鏊子,想起母亲粗糙的双手,想起母亲操劳过度再也直不起来的弯腰。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x/sanwenzhijia/2023-12-28/82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