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沂蒙文学 > 散文之家

张在军的启迪

沂蒙书屋 散文之家 2025-11-12 17:58:4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张在军的启迪
 
文/冒继承
 
         202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的意见。今天为我们作报告的老师叫张在军。估计前几天看到通知后,很多人可能对张老师已经“百度”了。

         邀请张老师为大家作报告,正是因为他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是深耕一线数十年的资深教师。

         我和张老师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认识,我见证了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历程。
     
         张老师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很多人曾梦想一辈子获得一次“全国十佳”就心满意足了。张老师不仅获得了“全国十佳”,而且先后获得了五次。

         张老师16岁教书,23岁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术报告厅,不到30岁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这个年龄取得这些成就的恐怕不多见。

         做出贡献了,被国家领导人接见,好像在电视新闻里常见,但是张老师是被政治局全体常委接见,而且是多次。

         他是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建党75周年、80周年座谈会的唯一一名教师代表。建国60周年,应中央邀请,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天安门观礼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沐浴到传统文化的芬芳,张在军亲自把经典名著进行改编,在保留经典精华的基础上,剔除与孩子们认知水平不相称的内容。先后改编、编写古典名著、现当代作品解读赏析《快乐大语文》《小学生古诗文分级阅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读故事写作文》等系列1000多万字。

        “全民阅读”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热词。张老师是全民阅读理念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全民阅读”“文化扶贫”“乡村振兴”“快乐大语文”“民族兴亡、阅读有责”等理念。把语文教育提高到民族复兴高度的,估计他是第一个。

         大家对“农家书屋”不陌生,现在全国有近六十万个。我没有仔细考证过,第一个农家书屋或许就是张老师1992年创办的这个沂蒙书屋。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数百家媒体报道过他教书育人事迹。

         现在张老师主要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应全国各地教育局、学校、师范院校邀请为教师作“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用心做一个好老师”等报告1000多场。

         他深耕初心、厚植情怀,以扎根奉献的坚守著述等身,多次荣登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首先是实践层面。

         张老师的励志人生让每一位彷徨、迷茫的追梦人心灵震动、感悟启迪。

        从张老师的成长经历中,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几点上(从以下几点)得到启迪:

        一、普通教师能不能成为专家、大先生的问题

        从张老师的逐梦征程中,我们寻得了清晰的答案:教育家的初心、大先生的风骨,一直就孕育在我们身边。要成为大先生,首先要有梦。有了梦,就去踏踏实实追梦,实现一个个的小梦,最终会圆人生的大梦。张老师参加工作之初,就列了100多个人生目标,他踏踏实实地做了,把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问题

         很多专业做得很棒的人,往往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止步不前了。原因就在于缺少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思维的定势,在不知不觉中原地打转,无法继续前行了。很多青年教师包括社会上的青年人老觉得怀才不遇,觉得命运不公,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张老师给我们的启迪是,成长为大先生、教育专家人人可为。要坚持理想,不忘初心、永不放弃。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做精,做成专家。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小事做好了,就成了不平凡。

         张老师编写、出版了几百本书,这是什么概念,我在自己办公室堆了几本,大致比划了一下,起码有几个身高。我们都说著作等身,和自己身高差不多就是等身,几个身高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咱不写这么多书,读这些数量的书怎么样?读不了?读这些数量的书的目录怎么样?还读不了?那读这些书的书名怎么样?这些成果是张老师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来的。老师们,要付出汗水,同时还要保持开放的胸襟,善于学习新鲜知识,永远让自己的思维超前,与世界保持同步,你才能有所成就啊。

        三、我们做什么样的专家、大先生的问题

        我昨天搜索张老师的资料,读到山东有个幼儿园老师听了张老师的报告后写的文章。没听之前呢,觉得学校又是应付、应景,抱着应付的心理去了,但是,听过之后,深深地感受到,认识张老师太晚了,听得太晚了,他是这么说的:张老师的报告没有大道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哲理,深深地打动了我,打动了每一个听众。这才是我们基层老师最需要、最切合我们需求的指导。很遗憾没有更早听到这样的报告,如果早听到,或许自己早就改变了稀里糊涂、得过且过的人生理念。很幸运,尽管晚,还是与张老师“不期而遇”了。

       张老师不是深藏在办公室不接地气地闭门造车,他是脚踏实地地研究啊,他说的道理、办法,我们哪怕采纳一二,估计也成绩斐然。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培养大先生、教育家,我们也许不缺乏夸夸其谈、学富五车的理论家,把简单搞成复杂的专家,但要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必须熟悉中国教育,熟悉了,找到病症,研究药方,就能解决。

       张老师是本土的、原生的、体验式的教育实践专家,他诞生于、生长于、活跃于占总人口八成以上的中国农村和县镇的中小学教育环境里。他的故乡沂蒙山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他对中国教育的了解不是专家学者那样到下边发发材料收收卷子,走马观花指手画脚,他进行的是置身其中、无所不在、用全部生命来灌注的“体验式研究”,其经验、感悟、成果,可以成为我们有益的启迪。

         四、取得了荣誉如何超越过去、不断创新的问题

        在座的很多老师都获得过很多荣誉,如何超越自己,超越过去,是个大课题。从张老师的报告里,我们听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生动的教育艺术故事。这些案例和故事无不闪烁着探索、创新的智慧。他把农村教师的职责从三尺讲台拓展到解决“三农”问题,进行“农民素质教育探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三十多年了,一时的爆发是可能的,这样的连续爆发,没有深厚的积淀、积累是不可能的。但荣誉没有成为张老师的包袱,反而成了他的动力。

       这次报告会后希望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按照张老师给我们的启迪,向着梦想出发吧!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发展学院副院长)
                                     编辑:耿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x/sanwenzhijia/2025-11-12/99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沂蒙网

https://www.yimengwang.net/

| 鲁ICP备12020231号

Powered By 沂蒙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