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然小说:四毛一零一分【第二集】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四毛一零一分【第二集】
文 // 杨浩然
按照老家的话说,魏茂余天生有点愚,好歹熬到四年级秋天,刘老师说今年开始除了买语文算术,还要买《常识》书,一共是四毛二分钱。
放学回家的路上,魏茂余忘了书钱是多少,就问同学武光明,武说好像是四毛一吧?杨永良说,“不对不对,你少说了一分,是四毛一还零一分钱才对。”魏茂余生怕忘了,就一路上嘟嘟囔囔的说“四毛一零一分,四毛一零一分”。
回到家,魏茂余就跟他爹要书钱,“老师说了买新书,语文算术,还有常识。总共是四毛一零一分钱。”他爹魏青山正在掏鸡粪,一听就火了,“四毛一零一分,不就是四毛二吗?还买什么长屎?屎还能多长?从咱家到林业那么长吗?”他爹说的“林业”就是村大队的苹果园办公室。魏青山的话正好被来借锄头的孙二朋偷听了,就当笑话逢人就说这新鲜事,这可好了,村里人见了魏茂余就吆喝“四毛一零一分”,居然成了他一辈子的外号。
魏茂余10岁才去学校念一年级,班里同学都七岁,他就像是小羊群里冒出来一头小骆驼。刘白鸽老师让魏茂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还给他封官了,劳动委员。
这一年秋天,刘青山就去公鸡山上给起了一块石板,这红褐色的千层饼似的页岩,切割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石板,拿一块磨刀砂石在水里把石板反复打磨,刘青山下了功夫,石板的双面变得溜光溜滑,又找来一种当地特质的黄白绿相间的小石头,就可以在石板上写字了,开始的时候石板上写字有些涩,但是成了那些年村里孩子入学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数字12345和拼音aoe就是最早从这里开始学写的。这就是魏茂余代替纸和笔的最好学习用品。
每当石板上正反面都写满了,就用一块破布蘸水擦掉,有的孩子图省劲,干脆往石板上吐口唾沫儿,用褂袖子一抹完事,谁家亲戚要是城里当工人,给弄块海绵当擦子,会引来不少的羡慕眼神。石板用上半年,是最成熟好用的时候,黝黑放光照出人影儿来,写字流畅的很。有的用上好几年,那可就是宝贝了,用起来感觉帅呆了酷毙了简直好的没法治了。也有的孩子,用家里烙煎饼的油擦子抹一抹石板,显得油光发亮,擦油多了也适得其反,石板上写字就有吱吱吱的噪音响声,听的人起鸡皮疙瘩似的难受,而且写字不着色。再后来门市部里就卖高级的人造石板,四周还镶着边儿,还有配套的成盒的石笔,机器切的长条形,写字特好用。
秋天开学的时候,魏茂余还光着屁股。他除了冬天,一年三季都是光腚猴子,不穿衣服,他家太穷了。而且鼻子孔总趴着两只蛴螬一样的鼻涕,一不小心就爬到嘴唇边,他就使劲吸溜一下。小伙伴们不愿和他玩,叫他鼻涕大王,他就生气,脸憋得通红,每当大家一起哄笑,他就躺在地上打滚。
刘老师就去了镇子上给他买了一块布,做了一身衣服,叫他去石水汪儿洗了个澡。当他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他先是笑,接着又哭,鼻子里又爬出来小蛴螬,跑到嘴唇边,刘老师掏出香喷喷的花手绢,给他擦了鼻涕。班上同学们都笑了,使劲拍着巴掌。
从此,魏茂余再也不躺地上打滚了。
村小学的老师,一个人教一个班级,几门课都包了。
魏茂余智商一般般,他背课文的时候,拖着长腔,同学也学他样子笑话他。他说方言老土话,怎么说也是大舌头,老师说“棉花(mian)”,他偏偏说“棉(niang)花”,老师说“回家(jia)”,他就说“回家(zha)”,老师说“喝酒”,他就说“喝酒(ha zhou)”,老师说“二(er)”,他就说“二(ler)”,老师说“哥哥(ge ge)”,他就说“哥哥(guo guo)”,差点把刘老师笑岔了气。老师不气馁,耐心纠正。
刘老师提问魏茂余,伸出一个手指头,魏就说是一个,刘老师伸出俩指头,魏就说2,刘老师伸出三个指头,魏一脸茫然的摇头,刘老师伸出四个指头,魏依然摇头,刘老师伸出五个指头,魏考虑了几秒钟,笑了“这还不简单,一窝儿。”刘老师伸出两只手,魏毫不犹豫地说“这还会啊,两窝儿。”
( ——待续)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问题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处理,转载请带来源。
本文地址:https://www.yimengwang.net/ymwx/xiaoshuotiandi/2025-11-10/9928.html
